校园文化空间的延伸

校园文化空间的延伸

ID:26247819

大小:66.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1-25

校园文化空间的延伸_第1页
校园文化空间的延伸_第2页
校园文化空间的延伸_第3页
校园文化空间的延伸_第4页
校园文化空间的延伸_第5页
资源描述:

《校园文化空间的延伸》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校园文化空间的延伸 摘要:本文通过对复旦南区步行街的街道空间和商业活动情况的调研,采用环境行为学领域的相关研究方法,分析其作为校园文化衍生空间的场景性和这种场景的特殊性。  关键词:校园文化;商业步行街;场景    Abstract:Thispassageanalyzedtheculturalspaceinthecampusasascene,andtheiniquityofthisscene,takingthepedestrianmallinthesouthdistrictoffudanUniversityforexample.ercialsituationofthisa

2、rea.Andeansoftheenvironmentalpraxiology.  Keypusculture;pedestrianmall;scene    1实质环境的调查    1.1复旦南区步行街概况  南区步行街(即华联——复旦生活中心)位于复旦大学南校片区,临近政肃路,接国权路与国年路。步行街建成于2003年,是华联集团在上海创办的第二个高校生活中心,主要面向复旦在校师生,融购物、餐饮、休闲、娱乐、便利服务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本文的调研包括整个步行街道环境和部分相邻的国权和国年路段。  1.2街道空间形式特征(Spatialcharacteristics)   

3、 如图2所示,整个步行街以节点控制的方式分为三个区段,本文将按区段对其各自的街道空间特征进行分析。  该街道的高宽比基本控制在1.5:1~2:1左右,尺度较为宜人,属于小规模的商业街模式,通常这种模式在社区和街道商业中比较常见。  1.3商业业态分布状况  从图4可以看到该步行街的业态分布状况的几个明显特征:  ①受服务流线、货运流线等功能性限制,餐饮业几乎全部沿北侧布置  ②餐饮业占到全部业态的60%以上,并以中低价位为主  ③服务性业态门类多样,针对学习、休闲、消费和日用等等各种需求  ④根据笔者的调查,自2003年步行街建成使用,其间铺位较少有更迭、转租;尤其是餐饮

4、类店铺,绝大部分均自2003年经营至现在。  综上是对步行街实质环境的调研分析,也即相关的设计元素;以下首先尝试从对活动和交往的影响方面对上述实质环境的设计予以评价。①  表2中的各项指标表明,就观察范围而言,该大学生生活中心的环境设计在对商业活动和交往活动的影响方面是比较成功的。华联集团在上海各大高校中均建有生活中心,如果将交大华联中心与之对比,就可以发现,相比交大两层商业综合体的模式,复旦华联中心的商业街模式明显更有优势:尽管入住商铺的种类名目大同小异,复旦商业街的繁荣程度远甚于交大。    2对使用预期和使用评价的调查    该部分针对使用者的需求和这些需求的满足程

5、度。  2.1对使用预期的调研  笔者分别对若干复旦和同济的同学进行抽样调查,据在校学生的需求情况对便利设施进行等级划分。  2.2对评价使用的调研  对建成使用的华联生活中心,笔者通过问卷形式对学生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进行统计。得出如下结论:  使用频率:除吃饭外,超过半数同学不会特地来此购物消费;但是因为路过频繁,所以大部分人到此的频率还是较高,一般在每周一次或以上;  消费习惯:个人差异很大;总体而言,女生饰品服装消费居多,男生餐饮消费居多;日用品的消费量均不大;  环境评价:对街道环境总体认可度中上:街道设施方面评价良好,景观环境和视觉环境方面评价中等;  商业评价:

6、对商业环境总体满意度中上,对商品和服务质量的评价以中等居多;  综合评价:大部分同学均表示喜欢步行街的整体氛围,综合评价良好。  对比使用预期和使用评价,可以二者在基本吻合的前提下,还是有一定的偏离:  ①首先,一条街并没有最有效地满足大部分同学方便购满日用品的需求。其现有几家小型的商业体(如罗森便利、联华超市)均属品类有限且价格偏高,故多数同学大宗日常消费仍然会选择较远的大型超市或百货商店。这和华联生活中心的商业定位有较大关系,它本身规模就比较小;仅靠学生群体也难以负担大型购物中心的运作。  ②据年级、性别、专业的情况不同形成的群体决定了对于消费品类和消费层次的需求的差

7、异性,但是步行街的商业不可能准确与各消费亚群相对应,所以学生对其评价在基本认可的前提下,其实存在比较大的不同。  2.3街道使用状况  2.3.1街道人流分布状况,即考察能反映使用者活动的分布状况的各项指标。研究采用环境行为学上对人在空间中行为进行把握的框架③,即分别考察人流的:  1秩序(行为的规律性与倾向性)2流动(空间移动)3分布(空间定位)4状态(心理与精神状态)(见表4)    2.3.2街道活动和商业活动的状况  该部分是对具体场景中的休闲活动、娱乐活动和商业活动的观察研究。  总体状态:  ActivityObs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