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

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

ID:26252209

大小:1.44 MB

页数:63页

时间:2018-11-24

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_第1页
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_第2页
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_第3页
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_第4页
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2016届诗歌鉴赏复习之诗歌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考试说明①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诗歌鉴赏“五看”题目意象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作者情感的载体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注释把握感情的切入点作者明确风格了解时代特殊词句近六年新课标诗歌鉴赏试题简析2010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8~9题。雨雪曲江总①雨雪隔榆溪②,从军度陇西③。绕阵看狐迹,依山见马蹄。天寒旗彩坏,地暗鼓声低。漫漫愁云起,苍苍别路迷。【注】①江总(518~590):南朝陈文学家,字总持,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人。历仕梁、陈、隋三朝。②榆溪:指

2、边塞。③陇西:在今甘肃东部。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边塞诗考察角度:8.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环境?末句中的“别路”是什么意思?分析描写概括环境理解内容9.诗人把“旗彩坏”、“鼓声低”分别接在“天寒”、“地暗”之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首诗表现了戍卒什么样的情感?(6分)分析艺术手法探究思想感情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

3、~9题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怀古诗考察角度:8、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5分)理解诗歌内容探究思想情感9、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

4、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分析艺术手法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思乡诗考察角度: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

5、么作用?(5分)探究思想情感理解诗歌内容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6分)理解诗歌内容分析写作手法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

6、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2013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咏怀诗考察角度: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理解诗歌内容探究思想情感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分析写作手法理解诗歌内容2014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阮郎归无名氏①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

7、讳愁无奈眉②。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注]①作者一作秦观。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③劫:围棋术语。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2014年新课标全国卷诗歌鉴赏题材:借景抒怀考察角度:8.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5分)探究景物描写分析情感表达9.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分析写作手法探究人物形象2015年全国新课标卷古代诗歌阅读(11分)

8、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