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针抽吸活检术诊断脾结核

细针抽吸活检术诊断脾结核

ID:26290163

大小:4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5

细针抽吸活检术诊断脾结核  _第1页
细针抽吸活检术诊断脾结核  _第2页
细针抽吸活检术诊断脾结核  _第3页
细针抽吸活检术诊断脾结核  _第4页
细针抽吸活检术诊断脾结核  _第5页
资源描述:

《细针抽吸活检术诊断脾结核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细针抽吸活检术诊断脾结核〔关键词〕脾结核;细针抽吸;诊断  DiangnosingSplenicTuberculosisthroughBiopsyOperationping  Keypingm/h,Hb:98g/L,痰涂片阴性。腹部超声提示:脾大、形态规整、脾实质内回声不均质,可探及多个散在的欠规则的低回声区,边界清晰,大者31mm×27mm,小者7mm×9mm。大者低回声区内可见不规则无回声区,呈“虫蚀样”改变,脾门区可见类圆形低回声结节,大小约25mm×29mm,其中心亦见小片状无回声暗区。彩色多普勒提示,脾内低回声区无明显血流信号,脾内的血管无受压变形。超声诊断

2、:脾多发占位病变,淋巴瘤可能性大;脾门区淋巴结肿大。肝脾CT扫描提示:脾脏增大,内有多发类圆形低密度灶,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考虑:淋巴瘤、血管瘤。B超引导下脾内病变细针抽吸(18-21G)活检,抽取组织分别行脱落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脾结核。临床诊断为粟粒性肺结核并脾脏结核,予以规范抗结核治疗,1个月后自觉症状消失,6个月复查肺及脾脏病变皆有明显吸收好转,随访观察18个月,无复发。例2女,54岁,农民,因发热、畏寒、头晕、乏力3个月入院。查体:体温38.5℃,脉搏103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26/84mmHg,神志清、精神欠佳、消瘦、皮肤巩膜无

3、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腹软、全腹无压痛及腹肌紧张,肝肋下1.5cm,质软;脾肋下2.6cm,质中。脑积液检查示:无色透明、压力稍高、糖增高、蛋白质正常、氯化物降低。肝肾功能正常、肥达外裴氏试验(-)。RI检查:脾脏多发占位性病变,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B超引导下脾内病变细针抽吸活捡术:抽取组织分别行脱落细胞学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病理:脾结核伴干酪性坏死。术后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等保守治疗,半个月后,体温正常,好转出院,随访观察10个月无复发。  2讨论  结核是一种全身性疾病,近年来有蔓延之势,约90%的病例原发在肺部。病变主

4、要在脾脏的结核病灶很少见,国内大多为个别病案报道〔1~3〕,这是因为脾脏是一个较大的网状内皮系统,即使有结核菌随血流侵入脾脏,也不易生长繁殖与扩散。本文共收集我院自1995年至2005年确诊脾结核3例,而且皆行细针经皮脾穿活捡术,得以明确的细胞学或病理诊断,临床效果较理想。  2.1临床表现上述3例皆有发热、消瘦、乏力等全身消耗性病变共性,原发在肺结核基础上的脾结核,另有咳嗽、咳痰、夜间盗汗、结核菌素试验阳性等典型临床表现,其他2例只是原发在脾脏,临床触诊为脾脏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左上腹疼痛、脾功能亢进等;但是临床症状无特异性,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往往不易确诊,特别是脾脏

5、外无活动性结核时,诊断更加困难,容易漏诊和误诊。  2.2影像学表现脾结核在不同的病理阶段决定了影像学的表现特点,总结以上3例脾结核B超表现:脾脏增大、实质密度欠均质、结核性肉芽肿呈类圆形、结节形低回声,中心干酪性坏死、化脓呈片状、不规则状无回声暗区,钙化呈高回声,脾门区常见肿大的淋巴结回声。CT表现:肿大的脾脏内大小不等的低密度肿块或结节,大多无强化,仅有1例结节轻度强化,考虑为增生相对活跃的肉芽肿,液化、坏死结节散在其中,对钙化灶较为敏感。MRI表现:脾脏体积肿大,形态不规则,实质信号强度不均,T1加权像呈等低信号,病灶内呈液性低信号,T2加权像为稍高信号,液化坏

6、死区为更高信号。  2.3经皮脾穿刺活检术因为脾脏为人体的储血器官,质软而脆,容易出血;选择在B超或CT引导下,定位准确,安全性高;穿刺针选择太细,抽吸组织太少,明确诊断困难,穿刺针太粗则易损伤脾脏导致出血,所以我们选择18-20G较为合适。上述3例穿刺无一例发生出血、感染等。穿出组织有灰黄色干酪坏死物、灰白色脓性液体、血性组织、新鲜血液。分别涂片,找恶性肿瘤细胞、抗酸染色找抗酸杆菌,组织放在混有溶血素的甲醛液体中固定行病理切片。病理表现为:镜下见结节中央为干酪样坏死,周围为上皮样细胞寒郎罕氏(Langhans)巨细胞。2例病理诊为脾结核,1例因组织太少,无法作切片,

7、但是穿刺涂片脱落细胞学抗酸染色找到抗酸杆菌,后经手术脾切除,术后病理脾结核。  3鉴别诊断  脾结核误诊率很高,本组病例在活检前,影像诊断大多为占位性病变,考虑淋巴瘤、血管瘤等。淋巴瘤:文献报道〔4〕亦常常误诊为淋巴瘤,其分析的几种原因为:脾结核很少见,临床医师对此认识不足;发热、消瘦、乏力、贫血等无临床特异性;脾大伴腹腔淋巴结肿大,不能及时取得病理活检材料,不易考虑到结核病;影像学检查脾脏内多发实质占位病变中脾结核所占的比例较少〔5〕,而淋巴瘤则较多见。淋巴瘤的结节在CT增强扫描时延迟增强较明显,可作鉴别〔6〕;血管瘤:血管瘤也是脾脏常见的占位性病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