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

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

ID:26312037

大小:3.46 MB

页数:40页

时间:2018-11-26

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_第1页
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_第2页
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_第3页
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_第4页
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

2、高中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主题3课题1PROJECTBACKGROUND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设计”一座硫酸厂高中化学选修2《化学与技术》主题3课题1A教学活动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PROJECTBACKGROUND融合STEM理念的教学设计——制作“天气瓶”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九单元“溶液”从课程的角度出发对STEM教育理念的探索D设计思路科学知识层面-跨学科整合1技术层面-实验操作技术2数学层面-辅助工具4工程问题层面-情境激发兴趣3化学知识物理知识生物知识涉及到结晶、饱和溶液等重要概念,其制作原理是天气瓶内的饱和溶液析出

3、了樟脑晶体,硝酸钾、氯化铵和水作为次要成分,对控制樟脑晶体形成有很大的作用;涉及到气压、湿度、电场、磁场对晶体形成均没有影响,只有温度对其有影响,一般对于这种体系,温度越低,就越容易出现结晶;涉及到樟脑为樟科植物的枝、干、叶及根部,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天气瓶使用天然樟脑的效果要比人造樟脑的效果好。B科学知识层面-跨学科整合活动中物理知识生物知识小组都扮演了独立的天气瓶制作工厂的角色,体现了STEM理念中的情景与合作。从工厂生产的角度,每个步骤都是技术的体现;涉及到气压、湿度、电场、磁场对晶体形成均没有影响,只有温度对其有影响,一般对于这种体系,

4、温度越低,就越容易出现结晶;涉及到樟脑为樟科植物的枝、干、叶及根部,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天气瓶使用天然樟脑的效果要比人造樟脑的效果好。B技术层面-实验操作技术活动中物理知识生物知识小组都扮演了独立的天气瓶制作工厂的角色,体现了STEM理念中的情景与合作。从工厂生产的角度,每个步骤都是技术的体现;涉及到气压、湿度、电场、磁场对晶体形成均没有影响,只有温度对其有影响,一般对于这种体系,温度越低,就越容易出现结晶;涉及到樟脑为樟科植物的枝、干、叶及根部,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天气瓶使用天然樟脑的效果要比人造樟脑的效果好。B工程问题层面-情境激发兴趣

5、辅助工具物理知识生物知识涉及药品称量时的读数、计数以及制订药品配比,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还加深了学生对科学探究和科学概念的理解,促进了工程问题的解决。涉及到气压、湿度、电场、磁场对晶体形成均没有影响,只有温度对其有影响,一般对于这种体系,温度越低,就越容易出现结晶;涉及到樟脑为樟科植物的枝、干、叶及根部,经提炼制得的颗粒状结晶,天气瓶使用天然樟脑的效果要比人造樟脑的效果好。B数学层面-辅助工具实验操作同屏演示-实时展示B设计思路资源共享随时随地调取文件、应付突发情况C技术与教学融合三THANKSFORYOURATTENTION感谢聆听信息技术

6、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构建课堂融合新模式生活中常见有机物—乙醇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背景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1.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学生初中所学的有机物常识为基础,在介绍了有机物甲烷、乙烯、苯等烃的基础之上引入的第一个烃的衍生物;2.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既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也为后面学习乙酸、糖类等学习做了铺垫,因此,它既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高中有机化学的重点。3.乙醇这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深化对结构决定性质的认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生活中常见有机物—乙醇已有认知基础TitleAddyourtext学生情况分析现有认知障碍A教学背景

7、分析1.学生对于烃的衍生物认识较为肤浅,对于官能团决定物质的特殊性质还不了解。2.学生还没有建立起“结构—性质—用途”这样一个有机物的学习模型。1.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以及对初中化学的学习,只了解了一些关于乙醇的用途,没有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进行系统地学习。2.学生已经学完烃的基本知识,对有机物的学习有了一定的认识,所以对于进一步学习乙醇的组成和性质,有着较强的求知欲。A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准备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突破教学难点,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准备了实验、球棍模型。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乙醇结构的推断乙醇与钠反应、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建立乙醇

8、的立体结构模型,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乙醇的催化氧化的原理和实质。C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教学方式和手段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主要采取教师以问题呈现方式进行引导,学生通过动脑、动手进行实践、探究。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通过对生活图片的放映,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醇,进而让学生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自己归纳乙醇的物理性质。2质疑探究加深理解信息:已知乙醇可以和金属钠反应,且放出氢气。取1mol的乙醇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实验证明乙醇与生成的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则说明乙醇的结构如图所示

9、。处的氢原子被置换。图(1)图(2)用球棍插出C2H6O分子的可能结构?探究一探究活动1——乙醇的结构小组合作C—C—O—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