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TEM理念下“浮力秤”的教学设计.docx

基于STEM理念下“浮力秤”的教学设计.docx

ID:57323032

大小:47.97 KB

页数:5页

时间:2020-08-11

基于STEM理念下“浮力秤”的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基于STEM理念下“浮力秤”的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基于STEM理念下“浮力秤”的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基于STEM理念下“浮力秤”的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基于STEM理念下“浮力秤”的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STEM理念下“浮力秤”的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基于STEM理念下“浮力秤”的教学设计温州市第八中学林冬冬一、学情分析本课内容是基于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水的浮力》为知识背景开展的一堂拓展课。学生已经学习了二力平衡、阿基米德原理、一次函数(数学)的相关知识,且具备一定动手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学生在小学语文中学过“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对本课浮力秤的制作原理,有一定的熟悉感。本课内容对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巩固、动手能力的锻炼、高阶思维的培养都大有裨益,也有助于学生体验真实的工程问题。二、指导思想与设计思路本课教学流程参考美国康尼狄格科学中心提供的“一种有效的STEM

2、课程整体思路”(见下图)展开教学。本课将以“在没有天平的情况下,如何测出一个工艺品的质量”的真实情境引入,通过背景经验的学习(运用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识和数学方法解释大象的质量与石块的质量相等),聚焦核心任务,体验工程问题(浮力秤的设计与制作、测试与评价、优化与完善)。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二力平衡和阿基米德的相关知识,解释浮力秤的原理。2.通过分析浮力秤的零刻度位置、最小刻度值、最大刻度值的标注,强化测量仪器的所具备的几大要素的认识。3.提出“增大浮力量程”与“增大浮力精确度”的几条措施。(二)过程与方法1

3、.通过使用金属垫片,增加的浮力秤中圆柱筒的底部配重,以解决饮料瓶在水中不稳的技术难题,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2.通过运用数学方法,分析在“标好50克的刻度之后,只需在0-50克刻度之间按需求等分”的数学背景:一次函数的因变量随自变量均匀变化而均匀变化,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释科学问题的能力。3.通过“等量替代法”解释原理并在制作中应用,领悟科学方法的重要性。4.通过思考“增大浮力量程”与“增大浮力精确度”的几条措施,培养高阶思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真实的工程问题。2.在实验过程中能乐于与同伴分工合作,善于

4、和同伴交流,敢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在实验中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3.通过评价量表的填写,感受科学的评价方法。教学重点:浮力秤的制作教学难点:浮力秤技术难题的解决一、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为主要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首先设计一个真实的实验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简述实验方案。让学生从自己的设计的实验方案中体会“等量替代法”的应用。然后聚焦本课的核心任务:浮力秤的设计与制作。教师提出“浮力秤作为一个测量仪器应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学生会联想常见用的测量仪器的特点,并自然而然进行类比,提出浮

5、力秤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要点,这样的引导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强化其主体地位。针对浮力秤制作过程中的技术要点,教师进行一定追问,完善制作的方案。学生作品制作主要以小组合作为主要学习方式,培养合作能力。用电子天平测量商品的质量,再用学生制作的电子秤称量,将学生称的结果与实际的商品质量作比较,差值绝对值较小的制作的称量结果更准确。使用评价量表,引导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评价,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五、教学过程【任务一】解释“曹冲称象”的原理:石头的质量等于大象的质量。[引入]展示一个失去标签的商品。[提问]在天平缺失的情况

6、下,如何利用给定器材测量商品质量(估计在20-30g之间)?[回顾]“曹冲称象”的故事。展示历史故事“曹冲称象”的图片,用科学知识解释相关的原理:为什么大象的质量等于石块的质量。[答案]答案:船载大象时,漂浮,根据二力平衡F浮=G船+G大象在船身与水面交接处做好标记,大象离开后在船上逐渐加石头至标记处,F浮’=G船+G石头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因为两次排开水的体积相同∴F浮=F浮’即G船+G大象=G船+G石头∴G大象=G石头∴m大象=m石头[方法点拨与小结]曹冲称象体现了古人的智慧,他运用的方法我们叫等量

7、替代法,用石块的质量替代大象的质量。但同学们也一定发现了,这个方法有一定局限性。一是操作太过繁琐,二是由于小圆筒上没有刻度,如果要测出其他物体的质量,要不停的重复这个繁琐的过程。那么我们能否利用等量替代法的原理制作一个测量仪器,直接测量物体质量且操作简便的浮力秤呢?设计意图:将学生置于真实的情境中,即当“没有天平时,如何测出某商品的质量”,用“曹冲称象”的故事为理论引入,这样做有几个优点:①以实际问题创设真实情境,抓住学生的眼球。②通过解释“大象的质量等于石块的质量”,为后续浮力秤的方案提出提供背景知识和理论指导;②根

8、据真实问题中存在不便性,为后续科学、简易测量装置的提出做好铺垫;③提出本课的核心方法“等量代替法”。【任务二】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有刻度的浮力秤仪器:塑料圆柱型小圆筒(底面积大小、高度大小不一)、透明大筒、50克钩码两个、镊子、金属垫片、刻度尺[思考与讨论]独立思考并小组讨论提问:浮力秤是一个测量仪器,作为一个测量仪器,你认为需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