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钥密码体制综述

公钥密码体制综述

ID:26315788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6

公钥密码体制综述  _第1页
公钥密码体制综述  _第2页
公钥密码体制综述  _第3页
公钥密码体制综述  _第4页
公钥密码体制综述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钥密码体制综述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公钥密码体制综述[摘要]随着通信的飞速发展,信息安全也越来越显得重要。计算机密码体制的基本思想就是将要保护的信息变成伪装信息,只有合法的接收者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信息。密码体制有对称密钥体制和非对称密钥体制之分,本文所重点讲述的RSA公钥体制便为非对称密钥体制,也叫做公开密钥体系。  [关键词]RSA公钥密码体制安全性    RSA密码系统是较早提出的一种公开钥密码系统。1978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Rivest,Shamir和Adleman在题为《获得数字签名和公开钥密码系统的方法》的论文中提出了

2、基于数论的非对称(公开钥)密码体制,称为RSA密码体制。RSA是建立在“大整数的素因子分解是困难问题”基础上的,是一种分组密码体制。    一、对称密码体制  对称密码体制是一种传统密码体制,也称为私钥密码体制。在对称加密系统中,加密和解密采用相同的密钥。因为加解密密钥相同,需要通信的双方必须选择和保存他们共同的密钥,各方必须信任对方不会将密钥泄密出去,这样就可以实现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二、非对称密码体制  非对称密码体制也叫公钥加密技术,该技术就是针对私钥密码体制的缺陷被提出来的。在公钥加密系统

3、中,加密和解密是相对独立的,加密和解密会使用两把不同的密钥,加密密钥(公开密钥)向公众公开,谁都可以使用,解密密钥(秘密密钥)只有解密人自己知道,非法使用者根据公开的加密密钥无法推算出解密密钥,顾其可称为公钥密码体制。  采用分组密码、序列密码等对称密码体制时,加解密双方所用的密钥都是秘密的,而且需要定期更换,新的密钥总是要通过某种秘密渠道分配给使用方,在传递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容易泄露。  公钥密码加密密钥通常是公开的,而解密密钥是秘密的,由用户自己保存,不需要往返交换和传递,大大减少了密钥泄露的危险性

4、。同时,在网络通信中使用对称密码体制时,网络内任何两个用户都需要使用互不相同的密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不被第三方窃听,因而N个用户就要使用N(N–1)/2个密钥。对称密钥技术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无法提供网络中的数字签名。这是因为数字签名是网络中表征人或机构的真实性的重要手段,数字签名的数据需要有惟一性、私有性,而对称密钥技术中的密钥至少需要在交互双方之间共享,因此,不满足惟一性、私有性,无法用做网络中的数字签名。相比之下,公钥密码技术由于存在一对公钥和私钥,私钥可以表征惟一性和私有性,而且经私钥加密的数据只

5、能用与之对应的公钥来验证,其他人无法仿冒,所以,可以用做网络中的数字签名服务。  具体而言,一段消息以发送方的私钥加密之后,任何拥有与该私钥相对应的公钥的人均可将它解密。由于该私钥只有发送方拥有,且该私钥是密藏不公开的,所以,以该私钥加密的信息可看做发送方对该信息的签名,其作用和现实中的手工签名一样有效而且具有不可抵赖性。一种具体的做法是:认证服务器和用户各持有自己的证书,用户端将一个随机数用自己的私钥签名后和证书一起用服务器的公钥加密后传输到服务器;使用服务器的公钥加密保证了只有认证服务器才能进行解密,使

6、用用户的密钥签名保证了数据是由该用户发出;服务器收到用户端数据后,首先用自己的私钥解密,取出用户的证书后,使用用户的公钥进行解密,若成功,则到用户数据库中检索该用户及其权限信息,将认证成功的信息和用户端传来的随机数用服务器的私钥签名后,使用用户的公钥进行加密,然后,传回给用户端,用户端解密后即可得到认证成功的信息。  长期以来的日常生活中,对于重要的文件,为了防止对文件的否认、伪造、篡改等等的破坏,传统的方法是在文件上手写签名。但是在计算机系统中无法使用手写签名,而代之对应的数字签名机制。数字签名应该能实现

7、手写签名的作用,其本质特征就是仅能利用签名者的私有信息产生签名。因此,当它被验证时,它也能被信任的第三方(如法官)在任一时刻证明只有私有信息的唯一掌握者才能产生此签名。  由于非对称密码体制的特点,对于数字签名的实现比在对称密码体制下要有效和简单的多。  现实生活中很多都有应用,举个例子:我们用银行卡在ATM机上取款,首先,我们要有一张银行卡(硬件部分),其次我们要有密码(软件部分)。ATM机上的操作就是一个应用系统,如果缺一部分就无法取到钱,这就是双因子认证的事例。因为系统要求两部分(软的、硬的)同时正确

8、的时候才能得到授权进入系统,而这两部分因为一软一硬,他人即使得到密码,因没有硬件不能使用;或者得到硬件,因为没有密码还是无法使用硬件。这样弥补了“密码+用户名”认证中,都是纯软的,容易扩散,容易被得到的缺点。  密码理论与技术主要包括两部分,即基于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公钥密码、分组密码、序列密码、认证码、数字签名、Hash函数、身份识别、密钥管理、PKI技术等)和非数学的密码理论与技术(包括信息隐形,量子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