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

ID:26358737

大小:657.87 KB

页数:47页

时间:2018-11-26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_第1页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_第2页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_第3页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_第4页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黄原胶生产与应用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黄原胶的生产与应用研究StudyonProductionandDevelopmentofXanthanGumCHENJinzhaoDepartmentofLifeScience,Fulingteachers′College黄原胶(Xanthangum)是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发酵产生的一种微生物胞外杂多糖。野油菜黄单胞菌(Xanthomonascampestris)黄原胶其分子结构组成为D-葡萄糖、D-甘乳糖、D-葡萄糖醛酸、乙酸和丙酮酸组成的“五糖重复单元”结构聚合体,分子摩尔比为2.8:3:1.7:0.51-0

2、.63,分子量为2×106-2×107D之间。黄原胶分子的一级结构是由β-1,4连接的D-葡萄糖基主链与三糖单位的侧链组成,其侧链由D-甘露糖和D-葡萄糖醛酸交替连接而成,黄原胶分子侧链末端以缩醛的形式含有丙酮酸(图1)。黄原胶独特的分子结构,使其具有增粘性、协效性、假塑性、良好的分散作用和乳化稳定性能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石油、医药、化工、纺织、化妆品等20多种行业。1 黄原胶生产研究1.1菌种分离与育种菌种分离是黄原胶生产的第一步,能否得到优良性能的菌种,是发酵生产的关键因素之一。黄原胶发酵菌种一般采用野油菜黄单胞菌(X.campestris)、菜豆黄单胞菌(X.phaseo

3、li)、锦葵黄单胞菌(X.malvacearum)和胡萝卜黄单胞菌(X.Carotae)等。诱变育种是提高黄原胶生产效率的有效方法之一。诱变剂的种类很多,如紫外线、氯化锂、硫酸二乙酯和亚硝基胍等。用一种或几种诱变剂处理菌株,可使菌株遗传物质DNA的双螺旋结构受到损坏(DNA断裂、脱嘌呤等)致死菌株的某些功能受到影响。诱变育种,菌株发生正变异的几率小,筛选工作量大,效率低。但这是微生物菌种常用的育种方法,用此方法筛选的突变菌株,能提高黄原胶的粘度、稳定性、盐溶性和耐温性。而且有些菌株经诱变处理后,可以使一些产色基因受到抑制或不能表达,从而降低了黄原胶的色泽,提高了产品质量。近年来

4、,由于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开始用定向育种——基因工程来育种。它将所需要的基因通过一定方式导入受体菌,然后筛选出目的基因能够表达的菌株。Pollock等将与黄原胶分泌和乙酰基、丙酮酸、多聚体等合成有关的基因导入不同种属的黄原胶生产菌中,所产黄原胶的特性与原菌株基本相同。gumD基因与菌株色素合成有关,如能切除该基因,则可得到无色黄原胶。研究野油菜黄单胞菌重组克隆子PIXU9278对黄原胶合成的影响,并构建了一株基因工程菌XCCNAU9278,其黄原胶产量比亲本增加了7.14%。1.2培养基优化培养基对黄单胞菌合成黄原胶的影响是巨大的,探索黄单胞菌的最适培养基是十分必要的。通过正交

5、试验,分别考察碳源、氮源、CaCO3、KH2PO4+MgSO4和接种量等因素对发酵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发酵液粘度的影响为:CaCO3>KH2PO4+MgSO4>碳源>碳源和氮源的交互作用>氮源;并得到一个适宜的培养配方:淀粉4%,鱼粉0.3%+豆饼粉0.3%,CaCO30.3%,KH2PO4+MgSO40.5%+0.25%,接种量5%。经28℃培养72h,发酵液粘度为8.74Pa.S,黄原胶产率为2.91%。黄单胞菌发酵培养基的主要成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和水等。玉米淀粉是物美价廉的碳源,蔗糖糖蜜、乳糖糖蜜也是不错的碳源。在发酵过程中提高碳氮比可以提高碳源的转化率,进而

6、提高黄原胶的产量。黄原胶发酵可用氨盐、豆饼粉、花生饼粉和棉籽饼粉等作为氮源。无机离子如K+、Na+、Mg2+、Ca2+等是黄单胞菌细胞中某些酶的激活剂,适量添加这些离子可以提高黄原胶的产量。1.3发酵动力学野油菜黄单胞菌是需氧细菌,在发酵过程中需要连续供氧。发酵液的粘度大,氧气在发酵过程中溶解和传递困难,供氧成为黄原胶发酵的限制因子。在发酵过程中通入纯氧,可以提高约40%的黄原胶产量。1.4下游加工黄原胶生产包括发酵和下游加工两部分。比较而言,对黄原胶生产的下游加工(分离、纯化和制成成品)研究较少,而下游加工所需费用占生产成本的50%-60%。高品质黄原胶如澄清型黄原胶、速溶型

7、黄原胶(这些产品进口价格均为国内食品级黄原胶价格的两倍以上)等,其下游加工费用更高。因此,下游加工过程直接决定黄原胶的质量和生产成本,下游加工技术已成为黄原胶生产的关键工序。下游加工工艺流程如下:黄原胶发酵液预处理(调pH值、加热、稀释等)固-液分离(过滤、超滤、分离等)初步纯化(超滤、沉淀、分离等)高度纯化(溶解、超滤、沉淀、分离等)制成成品(干燥、粉碎等)。1.4.1发酵液除菌体黄原胶发酵液是复杂的多相系统。发酵液中除有黄原胶外,还有菌体细胞、尚未耗尽的各种培养基成分和色素等。一般地,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