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虚词

文言文——虚词

ID:26366550

大小:111.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26

文言文——虚词_第1页
文言文——虚词_第2页
文言文——虚词_第3页
文言文——虚词_第4页
文言文——虚词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言文——虚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3届高三文言文学案(文言文——虚词)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文言文专题题复习教学案——虚词【教学目标】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复习重点】掌握虚词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提升翻译能力。【点击考纲】要求把握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考查常见的15个虚词。【考点阐释】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对本考点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而且明确列出18个常见的文言虚词。虚词的数量虽少

2、,但用法灵活,使用频率高。既是高考文言文复习的重点,也是高考试题中的一个难点。所谓“常见”,指以《大纲》中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中的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为重点。所谓“在文中”,指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析文言虚词的不同意义及用法的能力。【知识准备】参考《高三复习指导》(P·77——78)和附录五【名题导航】(2012.天津)与薛寿鱼书【清】袁牧子之大夫一瓢先生,医之不朽者也,高年不禄①。今执途之人而问之曰:“一瓢先生非名医乎?”虽子之仇,无异词也。又问之曰:“一瓢先生其理

3、学乎?”虽子之戚,有异词也,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而以人所共疑者传先人,得毋以“艺成而下”②之说为斤斤乎?仆昔疾病,姓名危笃,尔时虽十周、程、张。朱何益?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注】①不禄:死的委婉说法。②艺成而下:语出《礼记·乐记》“德成而上,艺成而下”。1.翻译下面文段中的画线句子。(1)虽子之仇,无异词也。译:(2)子不以人所共信者传先人。译:(3)而先生独能以一刀圭活之,仆所以心折而信以为不朽之人也。译: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4、的一组是()A.仆方思辑其梗慨以永其人使工以药淬之B.是即孔子“老安少怀”之学也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C.一瓢先生其理学乎盖将其变者而观之D.子不尊先人于白无一人之上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方法点拨】参考《高三复习指导》(P·79——80)【核心突破】一、有一部分兼有虚词义和实词义的虚词,翻译时要注意区分,尤其保证实词意义的落实。例:翻译下列,特别注意句子中加点词。1.若属皆且为所虏。译:2.某所,而母立于兹。译:3.然好兴功役,多所改更,议者颇嗤其不切事也。(2011辽宁)译:4.庆礼在人苦节,为国劳臣,一行边陲,

5、三十年所。(2011辽宁)112013届高三文言文学案(文言文——虚词)译:5.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6.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译:二、有一部分兼有结构或语气和其他词性的虚词,如果是作结构词或语气词用,一般可以不翻译,但作其他词性用时,得翻译。例:翻译下列,特别注意句子中加点词。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译:2.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译:3.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译:4.(张署)改河南令,而河南尹适君平生所不好者。译:5.长吉姊嫁王氏者,语长吉之事尤备。译

6、:三、留心特殊虚词。例:翻译下列,特别注意句子中加点词。1.洊(jiàn,再度),民罢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2006江苏)译:2.无乃尔是过与?译:3.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者若”,我之谓也。译:4.吾必有以重报母。译:5.治中策蹇驴,时犹布衣,见先生风神高简。问曰:“得非吕徽之乎?”译:6.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愚公移山》)(相当于“之于”)译:7.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庄暴见孟子》)(相当于“之乎”)译:【演练体悟】读下列语段,理解虚词用法。1.“而”兵者,危道也,须戮力同心。蟹六跪而(1)

7、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也,而况(2)战乎?故冯婉贞曰:“诸君而(3)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婉贞,而(4)翁豪杰者,然青取之于蓝而(5)青于蓝。婉贞博学而(6)日参省乎己,非特效书生终日而(5)思也。众应之。既而(8),婉贞率诸少年结束而(9)出,果大捷。众皆叹:婉贞,小女子而已(10);其行,乃巾帼英杰而(11)。译:2.何“徐公何(1)能及君也?”本谬也,然其妻如此言者,何(2)也?其所据何(3)为?原其理,乃爱之深也。嗟乎,情之误,何(4)其大也!然何(5)人能忘情耶?何以(6)除此弊,望君教我以良策,何如

8、(7)?译:112013届高三文言文学案(文言文——虚词)3.乃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乃(1)读之。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2)翁”一句,大为感佩,乃(3)忠贞之士也!然亦有人不齿,乃(4)曰:“此徒沽名耳。”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乃(5)不得已而谢。原其言,炒作乃尔(6),无乃(7)自高耳。译:4.其狐谓狼曰:“羊肉其(1)鲜乎!君其(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