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成果综述

当前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成果综述

ID:26369935

大小:6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6

当前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成果综述_第1页
当前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成果综述_第2页
当前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成果综述_第3页
当前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成果综述_第4页
当前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成果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当前区域经济理论和实践成果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当前区域经济理论及我国区域经济演变综述[内容提要]区域经济泛指一定区域内的人类经济活动,是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经济系统,是国民经济在一定空间的投影。区域经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和独特的研究价值。本论文从区域经济理论出发,实证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演变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湖南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关键词]区域经济理论中国区域演变湖南区域格局一、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一)区域经济的涵义区域是按一定标准划分的连续的有限空间范围,具有自然、经济或社会特征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同质性的地域单位。经济区域是按人类经济活动空间分布规律划分,具有均质性和

2、集聚性,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不可无限分割和发挥特定作用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理论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主要包括区域经济比较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和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1、区域经济比较理论区域经济比较理论主要有绝对优势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和区域要素禀赋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论。他将不同国家同种产品的成本进行直接比较,认为某种产品生产成本绝对值低,称之为具有“绝对优势”。一个国家或地区主要生产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用于出口换

3、回自身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2)比较优势理论。主要源于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该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在于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非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一个国家或地区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比较劣势”的产品。9(3)要素禀赋论。又称赫克歇尔—俄林理论(简称H—O理论)。该理论认为,每个地区应专门生产密集使用其相对丰裕要素而较少使用其稀缺要素的商品,以换回其要素比例正好相反的商品。如果各个区域都以自己的要素禀赋比例差距为基础进行分工和贸易,其结果将提高了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价格,降低了相对稀缺的要素价格,并促进了它们之

4、间的相互替代,从而逐渐达到实际生产要素价格均等化。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发达国家之间的要素禀赋变得越来越相似,该理论无法解释发达国家之间贸易大幅上升的现象,从而推动了比较优势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如人力资本论、技术要素论、规模经济贸易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等。2、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在区域经济非均衡理论产生之前,新古典区域经济均衡增长理论一直处于支配地位;但该理论无法解释现实的经济增长过程,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发达国家把大量资源和要素投入到经济条件较好的区域,使该区域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对上述现实经济问题进行理论解释,弥补区域均衡增长理论不足,部分经济学家提出了以二元经济为特征

5、的非均衡增长理论。(1)增长极理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产业的增长速度不同,其中增长较快的是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这些产业和企业一般都是在某些特定区域集聚和优先发展,然后对周围地区进行扩散,形成强大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地区发展。这种集聚了主导产业和创新产业的区域被称为“增长极”。增长极具有技术创新和扩散、资本集中和输出、规模经济效益和聚集经济效果等吸收和扩散作用。一般认为,增长极的形成有两种途径:一种是由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引导企业和行业在某些大城市与发达地区聚集而自动产生的;另一种是由政府透过经济计划和重点投资而主动建立的。(2)梯度转移理论。9美国经济学家雷蒙德·弗农以产品周期

6、为基础,从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技术传播的角度对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克鲁默和海特在弗农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梯度理论。该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盛衰主要取决于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势及其转移;随着时间推移,产业结构升级将从高梯度区域有序地向低梯度区域转移;梯度转移通过多层次城市系统向外扩展。在梯度推移中,有三种效应同时在起作用,即极化效应、扩展效应和回程效应。极化效应使生产进一步向条件好的高梯度区域集中;扩展效应促使生产向其周围的低梯度区域扩散;回程效应将削弱低梯度区域发展。三种效应综合作用可导致区域差别扩大。(3)点轴开发理论。该理论把国民经济看作由点、轴组成的空间组织结构,“点”

7、即增长极,“轴”即交通干线,空间极化不仅出现在若干点上,也可以出现在连接各点的重要交通干线及其线状地带上,因为通过交通干线,有利于人口的流动和物资的运输,从而有效地降低运输费用和生产成本,在沿线形成新的增长极与点线一体的极化带。(4)中心—外围论。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将经济系统划分为中心和外围两部分,二者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二元经济结构。在经济发展初始阶段,二元结构十分明显,中心区发展条件较优越,经济效益较高,处于支配地位,而外围区发展条件较差,经济效益较低,处于被支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