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实验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对新课程实验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ID:26434836

大小:652.35 KB

页数:114页

时间:2018-11-26

对新课程实验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_第1页
对新课程实验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_第2页
对新课程实验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_第3页
对新课程实验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_第4页
对新课程实验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新课程实验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对新课程实验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张建芳嘉兴市教育研究院2004年6月.桐乡8/15/20211新课程标准面面观?新课程改革总体进程对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重点问题的再认识新课程下面的几个误区及对策?8/15/20212背景一、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优点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1992年)比以往历次教材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突破课程门类有所减少将小学历史、地理合并为社会8/15/20213背景一、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优点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1992年)比以往历次教材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突破课程门类有所减少有课业负担的学科所占比例为历年最低,无课业负担学科课时总量高

2、于历年教学计划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等有课业负担学科所占比例为71.85%60—70年代为83%;在此以前为78.1%6年制语、数由58.9%下降到50.4%~51.2%,减下课时用于无课业负担劳技类、艺体类为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各科教材大量删减,根据大纲要求,教学中严格控制深度和难度8/15/20214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1992年)比以往历次教材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突破课程门类有所减少有课业负担的学科所占比例为历年最低,无课业负担学科课时总量高于历年教学计划社会类课程和自然类课程所占课时比例得到适当加强六三制为例:社会类课程周课时占比例为

3、12.61%,高于历次教学计划1955年:占11.49%1978年:仅占8.88%自然科学类占8.82%,高于历次教学计划,这次规定从一年级开设自然科学启蒙教学背景一、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优点8/15/20215第一轮义务教育课程改革(1992年)比以往历次教材在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突破课程门类有所减少有课业负担的学科所占比例为历年最低,无课业负担学科课时总量高于历年教学计划社会类课程和自然类课程所占课时比例得到适当加强首次在初中给地方安排选修课程课时背景一、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优点8/15/20216背景二: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与教学现状1.成就突出。2.问

4、题不少(调查表明)。⑴关于目标:校长、教师认为学生身上体现较好的目标8/15/20217校长与教师认为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教材中体现得较好的目标校长(%)基础知识与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政治信念动手能力公德美的感受与技能自主创造搜集利用信息健康劳动态度与技能746246331917173331521121183443教师(%)8/15/20218⑵关于内容教师之间经常谈论的教学话题8/15/20219⑶关于学习方式校长和教师认为学生以被动接受方式学习的比例79%90%0%50%100%小学初中8/15/202110校长和教师对学生学业负担的看

5、法8/15/202111关于学生作业的调查学生的作业以练习记忆为主,实践性、探索性的作业占的比例极少。8/15/202112评价学生的主要方式8/15/202113学生对分数能否反映其全面发展状况的看法8/15/2021148/15/202115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的问题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目标同时代发展的需求不能完全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状况仍然存在;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学习方式单一,学生死记硬背、题海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课程评

6、价过于强调学业成绩和甄别与选拔的功能;课程管理强调统一,致使课程难于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8/15/202116一、对新课程理念 和课程改革重点问题的再认识核心理念与总目标——课程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努力把一种开放的、民主的、科学的课程交给新世纪的中国少年儿童。8/15/202117课程改革的具体理念与目标倡导全人的教育强调课程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处理好知识、能力、态度、价值观的关系,克服过分注重知识传承的倾向;重建

7、新的课程结构处理好分科与综合、必修与选修的关系,改革课程结构过分强调学科独立性、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注重均衡性、综合性与选择性;体现内容的现代化精选对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双基,处理好现代社会生活、知识领域与学生发展的关系,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8/15/202118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确立正确的评价观建立评价主体多元、项目多元、方式多样、关注结果与重视过程的评价体系,突出评价对改进教学实践的

8、功能,淡化评价的甄别与选拔的作用;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建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