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ID:26451927

大小:75.5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11-27

关于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关于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关于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关于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4页
关于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关于油茶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一、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XX区位于江西省会XX市的西北郊,属丘陵低山区,四季分明,温和湿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均气温为14.5—17.6℃,年均日照时数为1500-1950小时,年均降雨量为1730—1950毫米,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非常适宜油茶的生长。目前,全区有油茶林面积37173.6亩,茶油年产量58000公斤,油茶主要分布在梅岭镇、招贤镇、罗亭镇、太平镇等乡镇、国有林场内。我区油茶品种单一,且长期处于自然生长状态,经营粗放,整体上处于低水平经营管理状态,产业发展依然滞后,经济效益不显著。据

2、调查,各乡镇基本上都有规模不大的成品油料小作坊榨油坊。目前全区范围内还没有能称得上油料加工产业的龙头企业。二、油茶发展的潜力茶油作为一种极富营养价值的“绿色食品”,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青睐,食用茶油成为一种消费时尚。可以预见,茶油的价格一定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走高,国内外消费市场开发的前景十分广阔。从我区调查的总体情况看,已经具有了十分优越的深度开发条件和潜在的巨大商机,具备了能在较短时期内做大做强、做成产业的条件。1、有潜在原料优势。我区油茶面积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0%,而且当地农民有种植的积极性,只要发展到一定规模,只要

3、有龙头企业带动,能给农民带来可观的收益,就能成为农民增收的渠道。通过对现有油茶的低改,原料不成问题。2、有市场空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茶油作为“绿色食品”,具有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三、存在的问题。我区油茶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栽培管理粗放,油茶发展技术力量薄弱,资金投入不足,加工企业规模小,缺乏加工龙头企业等。1、经营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低。我区油茶种植分散在千家万户,传统种植生产方式原始,技术含量低,还处于粗放型管理种植阶段,没有形成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种植。大部份群众受传统观念影响,

4、不重视油茶的修剪、施肥、病虫害防治等,大部分的油茶林未进行林地清理和抚育垦复,有些油茶林处于荒芜状态,导致茶籽产量低、质量差,影响茶油质量,达不到预期的经济效益。2、加工技术落后,综合利用率低。目前,我区油茶加工还处于半原始状态,油茶资源综合利用不够。由于加工技术落后,既降低的出油率,又影响了茶油品质。同时大量的油茶副产品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整体优势得不到发挥,综合效益得不到提高。四、几点建设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打破资金瓶颈问题。油茶产业周期长、见效慢。大发展需要大资金,难以实现规模化,群众见不到效益,投入的积极性不高。

5、经营机制难以盘活,导致油茶大发展停留在口头上。政府要加以政策扶持,解决资金难题。2、加快品种改良步伐,提高经济效益。全区的老油茶林达3万多亩,茶籽产量低、质量差,经济收入少。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多采取外打工谋生之策,栽种油茶的积极性不高。必须加快我区老油茶林的品种换代步伐,大力推广油茶低改技术,通过引进新品种、高冠嫁接、垦复、挖沟、修枝、施肥,大幅度提高油茶产量。以增加油茶收入来带动农民栽植的积极性。12红苕又名红薯,是XX县主要旱地粮食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将红苕产业列入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对推进“生

6、态蓬溪”发展战略,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绿色消费,满足成渝两大城市人口生活需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立足自身实际和优势,加快红苕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XX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建设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和供应基地过程中需要着力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一、发展现状分析(一)栽培种植状况(1)面积及产量:红苕是我县继水稻、小麦、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2010年全县种植123150亩,占全县粮食作物种植950000亩的11.7%;亩产鲜苕1640公斤(折原粮410公斤),总产鲜苕201172吨(折原粮50443吨),占全县粮

7、食总产量358118吨的14.09%,是全省红苕主产区之一。(2)品种布局及种植方式:目前我县主要栽培的红苕品种为南薯88、南薯99、徐薯18、胜利白等品种。种植方式主要为间套作,利用春洋芋和小麦等前作收后与玉米间、套作。(3)特色红薯种植:我县自2006年来一直与中国农科院合作,以中国生物强化项目为载体,发展高β胡萝卜素红苕、紫薯等系列特色功能薯,目前已初具规模,面积近万亩,且该产品的市场反响很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二)食、饲及加工状况(1)食、饲情况:在我县,红苕薯块主要用于人们鲜食和牲畜饲料及进行淀粉、粉条加工。用

8、做生活食用的鲜苕约占红苕总产量的15%(3.03万吨),用做牲畜饲料约占45%(9.08万吨);留种约占5%(1万吨);冬季储备因黑斑病、软腐病而烂掉约占5%(1万吨)。(2)加工情况:为增加种植红苕农户的收入,搞好红苕深加工是关键环节。全县目前已有粉条加工企业和手工作坊共40户,年加工红苕6万吨(占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