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人文教育的和平诉求

孔子人文教育的和平诉求

ID:26459582

大小:63.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11-27

孔子人文教育的和平诉求_第1页
孔子人文教育的和平诉求_第2页
孔子人文教育的和平诉求_第3页
孔子人文教育的和平诉求_第4页
孔子人文教育的和平诉求_第5页
资源描述:

《孔子人文教育的和平诉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孔子人文教育的和平诉求  和平预期:孔子的政制理想与教育济世愿望  孔子前二百年,西周社会已“结束了它的形成过程并完成了它自身”(黑格尔语),历史进入到“天下之无道也久”的横贯五百年的春秋战国时代。和平、安宁就成为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孔子身处据乱世,慎终追远,在历史间距意识中论说升平世,赋予太平世的王道政治以由衷的期许和殷切的期盼:“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礼运》)《论语》的傣伯》《卫灵公》诸篇赞美尧、

2、舜、禹及其王道之治的诸多话语,都可在此得到映证。孔子一方面赞美尧、舜法天象地,垂制立文,开后世尊卑有等、上下有序的礼制先河,奠定了合乎宇宙法则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以“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为己任,在批判“陪臣执国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的无道社会时,描绘出尧舜至周公的政治谱系,藉其礼制以疗治失序社会,赋予能行仁政的执政者以诸多德性规定,希冀统治者在“富民'“养民'“惠民”的施政过程中,恢复所向往的王道政治。  然而,和平盛世的实现,在当时有两条可能选择的路径:以道易天下和以道教天下。周游列国的经验事实印证其惟有选择第二条道

3、路。基于对“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社会局势的政治焦虑,在“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的教育为立国之本思想驱动下,孔子开始了以道教天下的著书讲学文化教育活动。对此,班固《白虎通?五经》载:“孔子所以定《五经》者何?以为孔子居周之末世,王道陵迟,礼乐废坏,强陵弱,众暴寡,天子不敢诛,方伯不敢伐,闵道德之不行,故周流应聘,冀行其道德。自卫返鲁,自知不用,故追定《五经》,以行其道。故孔子曰:‘《书》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也。孔子自知其救世方案无法为当权者接受,乃通过编定《五经》,以教化方

4、式传授此道。徐复观由此道:“由《左传》、《国语》所表现的春秋时代《诗》、《书》、《礼》、《乐》及《易》,成为贵族阶层的重要教材。17基于如是的文化背景,春秋时期要求熟悉诸多典籍的文化人出现,就成了历史之必然。孔子整理历史遗典,兴办私学,以“六经”授徒,就有了当然的历史思想基砒《礼记?经解》载:“孔子曰:‘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疏通知远《书》教也;广博易良《乐》教也;洁静精微《易》教也;恭俭庄敬《礼》教也;属辞比事《春秋》教也。’’由此推知“六经”当为孔子教授弟子的基本典籍。  在孔子的文化教育活动中,因其重

5、建社会秩序、实现王道政治始终作为出发点和终极目标,故重礼教和德教的‘‘明人伦”教育便成为其教育教学的根本宗旨,这奠定了中国人文教育传统的基本路向。调易?彖传》有证:“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此,民国时期教育家祁伯文认为“四千年前,尧舜之世,既有依人文主义之教育,嗣后历夏商周三代,逐渐发达,尤以周代典章制度完备。……迄于周末,孔子出,乃集其大成,于是儒家之教,永为我国文教之理想。”0梁漱溟比较中西教育时也说:“中国人的教育在偏着情意的一边,例如孝悌……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着知的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这种教育的不

6、同,盖由于两方文化的路径根本异趣。”  二、和平旨趣:孔子的‘‘六经”教育  《史记?孔子世家》说:“孔子以诗书礼乐教。”由此可知“六经”是孔子讲学授徒所使用的基本教材。之于孔子何以以“六经”授徒《庄子?天下》篇对其主旨作了如此申论:“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份”。  《诗》以致和。西周春秋时期《诗》具有‘‘陈志“言志”功用,常以乐舞的形式出现在宫廷、贵族的祭祀、典礼和宴会之中,同时也用于政治、外交和其他社会生活作为一种表情达意的交际工具。孔子生活在有重《诗》传统的鲁国,授以《诗》教:一是彰显《诗

7、》的重要功能o“不学《诗》,无以言。”(《论语?季氏》)《论语》言《诗》16处,其中既有孔子对‘‘诗三百”的评论,也有孔门师徒利用《诗》议论问题。其中佾》篇载与子夏的对话以比附之法演绎‘‘礼”与‘‘仁”的道理。《为政》篇概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包咸注“思无邪”曰“归于正”47,朱子也云‘‘凡《诗》之言,善者可以感发人之善心,恶者可以惩创人之逸志,其用归于使人得其性情之正而已。”053二是以《诗》为教化工具。《八佾》篇载鲁三家祭祀祖先用天子之礼、诵《雍》之诗,孔子以《诗》句批评道:“‘相维辟公,天子穆穆'

8、奚取于三家之堂?”《左传》转述孔子之言所引诗达48条。孔子的《诗》教传统为《孟子》(引《诗》30多处)、《荀子》(引《诗》80多处)。  《书》以察和。《尚书》因其蕴涵着理解圣王政治、认识社会人生的义理,故孔子对其编订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