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ID:26489074

大小:51.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7

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_第1页
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_第2页
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_第3页
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_第4页
资源描述:

《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的特征特性与栽培技术潘惠新许开华陈世昌赵纪连  摘要:阐述菜用大豆新品种浙鲜豆3号的特征特性,并介绍了其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种育苗、移栽定植、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适时采收等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菜用大豆;浙鲜豆3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浙鲜豆3号是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核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育成的菜用大豆新品种,2006年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7年春季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珠江村试种成功,2008年推广示范种植,2008—2009年累计推广680hm2,2008年7月17日邀请中科院院士、中国大豆研究所所长盖钧益院土考察

2、浙鲜豆3号,2008年列入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和宁波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09年6月26日邀请了慈溪市科技局、农业局和浙江省农业厅、农科院专家进行现场测产和考察。经过测产,平均产量达到10.221t/hm2以上,比常规菜用台75大豆增产28.6%以上。现将该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特征特性  1.1农艺性状  浙鲜豆3号属有限生长习性品种,在浙江省慈溪种植,3月下旬采用小拱棚育苗,4月上旬地膜覆盖移栽,生育期92.5d,比台75早2d,在地膜覆盖直播下,比台75早1d。株高44.2cm,株型收敛,主茎节数8.7个,有效分枝数2.1个,叶片卵圆形、白花、灰毛、绿色。单株有效荚数2

3、0.2个,单荚粒数1.9粒,百荚鲜重273.1g,百粒鲜重82.1g。  1.2品质抗性  鲜荚颜色深绿,口味香甜,质地柔糯,食用品质较好;据浙江省区试品质测定,鲜籽粒可溶性总糖含量2.57%,淀粉含量3.47%,有较强的抗病性,适宜冷冻加工出口和国内市场销售。田间表现较抗病毒病、褐斑病,鲜荚表面风斑少于对照品种,根据2007—2009年田间试验,病毒病发病率小于3%,鲜荚褐斑病发病率小于2%,基本无风斑,主茎粗壮,具有较强的耐肥抗倒性。  1.3产量表现  2003年、2004年浙江省菜用大豆区试,平均鲜荚产量9184.5、9384.0kg/hm2,比台75大豆增产6.6%、7.0%,达到极

4、显著水平。2008—2009年在浙江省慈溪市庵东镇珠江村种植产量平均分别达到9274.5、10247.1kg/hm2,比台75增产17.5%、28.6%。  2栽培技术  2.1播种育苗  尽可能实行小拱棚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直播。抓往冷尾暖头,抢晴播种。育苗移栽3月15—25日适期内播种。播前晒种1~2d,以提高种子发芽率。苗床应选择土壤肥沃、地势高燥、光照充足、管理方便的田块。要求苗床宽1.0~1.2m,深翻15~20cm,施有机肥7500kg/hm2、三元复合肥600~750kg/hm2、过磷酸钙375~450kg/hm2,四周开好排水沟。采用撒播,播种量1500~1650kg/hm2,盖

5、土0.5cm。育苗移栽秧田及时覆盖地膜和小拱棚覆盖。出苗前不通风,保持苗床25~30℃;出苗达70%时揭去地膜,适当通风降温,白天保持18~25℃,夜间10~15℃;定植前1周进行低温锻炼[1-2]。2.2移栽定植  苗龄为20~25d,在1叶1心时选择冷尾暖头天气移栽。一般行距40cm,株距25~30cm,每穴栽2~3株,栽植8.25万穴/hm2(22.5万株/hm2)为宜。  2.3科学施肥  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铺,保持或增加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活性[3-4]。禁止使用未经无害化处理的含有害物质的垃圾或硝态氮肥、未腐熟的人粪尿及未获准登记的肥料产品。施足基肥,结合深翻施腐熟有机肥7500

6、kg/hm2或饼肥600kg/hm2、复合肥600kg/hm2。适时追肥,开花期施尿素或复合肥75~150kg/hm2。巧施鼓粒肥,结荚鼓粒期用1%尿素或0.2%磷酸二氢钾或0.1%硼酸,叶面喷施1~2次。  2.4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选用抗性品种,培育壮苗,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改善和优化田间生态系统。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合理地使用化学防治。大豆主要病害有根腐病、霜霉病、紫斑病,主要虫害有蚜虫、蜗牛、小地老虎、豆荚螟。及时清沟,清除田间病残株和杂草,加强田间肥水管理,提高植株抗性。设置黄板诱杀蚜虫,用100cm×20cm的黄板,按照45

7、0~600块/hm2的密度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诱杀蚜虫,一般7~10d重涂1次机油。利用性诱剂、频振杀虫仪诱杀有翅害虫。蚜虫可用吡虫啉600倍液防冶,豆荚螟可用45%马拉硫磷800倍液防冶,蜗牛可用梅塔诱杀,小地老虎用杀灭菊酯浇根,在收获20d停止使用农药。  2.5适时采收  当结荚后35~40d、豆荚8成饱满时,外表皮色泽青绿,选择10∶00前采收,并置于阴凉处,以保证糖度和新鲜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