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冷淡存知己 一曲微茫度此生

十分冷淡存知己 一曲微茫度此生

ID:26499716

大小:61.53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7

十分冷淡存知己     一曲微茫度此生_第1页
十分冷淡存知己     一曲微茫度此生_第2页
十分冷淡存知己     一曲微茫度此生_第3页
十分冷淡存知己     一曲微茫度此生_第4页
资源描述:

《十分冷淡存知己 一曲微茫度此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2015年6月18日凌晨1时,“合肥四姐妹”中的四妹、被称为“像古画中的仕女”的民国才女张充和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著名的“张家四才女”遂成绝响。她从遥远的民国走来,在旧时月色和习习古风中长大。她的名字,曾经和沈从文、卞之琳、俞振飞等人相连,一同成为那个年代的传奇。如今,故人早逝,时移世易,她依然选择活在她的时代里,这是一个奇迹,独属于她的奇迹。“九如巷张家的四个女孩,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叶圣陶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合肥四姐妹,指的就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以及张充和。  在苏州园林中长大的闺秀经历着从传统到

2、现代的历史蜕变,如果说宋氏三姐妹关联着百年来中国的政治,张氏四姐妹的一生都情系处境艰难的中华传统文化。四姐妹的夫婿皆为传统文化艺术领域之翘楚,大姐元和,喜爱文学,夫婿为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允和与语言学家周有光结为伉俪;三姐兆和因为作家沈从文的追求而名声在外;四妹充和35岁时嫁给了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张充和何以竟能在中国古典艺术世界中达到沈尹默先生所说的“无所不能”的造境?学者余英时分析:这必须从她早年所受的特殊教育谈起。她自童年时期起便走进了古典的精神世界,其中有经、史、诗、文,有书、画,也有戏曲和音乐。换句话说,她基本是传统私塾出身,在考进北

3、大以前,几乎没有接触过现代化的教育。进入20世纪以后,只有极少数世家——所谓“书香门第”——才能给子女提供这种古典式的训练。  张充和1914年生于上海,祖籍合肥,曾祖父为淮军主将、两广总督署直隶总督张树声,父为苏州教育家张武龄。在父亲的影响下,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公数充和为最。弟弟们多是出自北大、清华的学者、艺术家。张充和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在哈佛、耶鲁等20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早年在美国传授昆曲非常艰难,张充和是“孤军作战,实打实的一个人战斗”。为了让昆曲在美国传下去,她还心传

4、口授,精心培养自己的幼女傅爱玛学习昆曲。傅爱玛9岁便登台演出,有时母女俩同时登台演“双簧”。  半个世纪过去了,张充和在北美大学校园播下的昆曲的种子已经萌发。她有四位高足,在促成昆曲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一张家四姐妹属于传统仕女。她们的爱好、才艺乃至心性都很“旧派”,即使时代再跌宕起伏,生活再颠沛流离,她们仍固执地保持着她们闺秀式的生活方式。充和考北大,国文是满分;她嫁给了洋人傅汉思,可他是个汉学家,对中国历史比她还要精通;她在美国的耶鲁大学任教,教的是中国最传统的书法和昆曲。年少的时候,她在

5、苏州拙政园的兰舟上唱昆曲,赴美后,她仍在耶鲁的寓所和人拍曲。她的箱子里,珍藏着乾隆时期的石鼓文古墨,她的阁楼上,摆放着结婚时古琴名家赠予她的名琴“霜钟”,她亲自侍弄的小园里,种着来自故乡的香椿、翠竹,芍药花开得生机勃勃,张大千曾对着这丛芍药,绘出一幅幅名画。张大千甚至还给充和画过一幅仕女图,画于抗战年代。画中的充和只有一个纤细的背影,身着表演昆曲的戏装,云髻广袖。也许回顾中国艺术史,充和留下的就是一个淡淡的背影吧。二充和是在上海出生的,在生她之前,母亲陆英已经连续生了三个女儿。充和的一个叔祖母心疼她的母亲陆英,主动提出想收养充和,陆英就把充和交给

6、了叔祖母。后来充和回忆说,这是因为母亲心大,考虑到叔祖母没有后代,需要过继个孩子做继承人。4叔祖母把八个多月大的充和带回合肥老家,在那里,她一直生活到十六岁。叔祖母是李鸿章的侄女,很有见识,相当重视小充和的教育。她为充和请的老师朱谟钦,是吴昌硕的弟子,既有才学也很开通,他教充和学古文,是从断句开始,一上课就交给她一篇《项羽本纪》,让她用红笔断句。充和很喜欢这位先生,因为“他主张解释,不主张背诵”,另一个原因则是他让她爱惜古墨。充和的一位长辈曾经给过她几锭古墨,她用来练字,朱先生见了,提醒她说:“你小孩子家写字,别用这么好的整墨,用碎墨就行了。”古

7、墨的价值是很高的,充和初到美国生活困窘,忍痛出售了珍藏的十方墨,当时卖出了一万美元。朱先生还专门弄来了颜勤礼碑的拓本,教她练字。充和说,颜碑用来打基础是非常好的,直到年老,她每过几年都要临一次颜勤礼碑。充和随朱先生从九岁一直学到十六岁,他留给充和的,不仅仅是深厚的国学知识。叔祖母去世后,十六岁的充和回到了苏州九如巷。父亲创办了女学,三个姐姐受的是中西结合的教育,这和充和的私塾教育是完全不同的。姐姐们更为洋派,充和的旧学功底则最好。苏州生活让充和的人生路上多了项终身陪伴的爱好———昆曲。张武龄和陆英都是戏迷,张武龄还特意请来了苏州全福班的尤彩云来教

8、孩子们唱戏,受此影响,女儿们也喜欢上了昆曲。四姐妹中最迷昆曲的是大姐元和,她特别喜欢登台表演,后来嫁给了名小生顾传玠。充和呢,更多的是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