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

ID:26500307

大小:69.47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_第1页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_第2页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_第3页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_第4页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苏霍姆林斯基说:“若只有学校而没有家庭,或只有家庭而没有学校,都不能单独承担起塑造人的细致、复杂的任务。两个教育者——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要向儿童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地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环境中,加强学校德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和主动性衔接,已成为现代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需要家长和教师素质的提高和学校与家庭的默契。那么学校和家庭作为两个教育者,如何默契地行动一致,志同道合,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

2、论在教育的目的上、过程上还是手段上,都不要发生分歧地教育学生(孩子)呢?一、注重提高家长和教师素质现实生活中,家长和教师在教育学生(孩子)的素质不一致表现在诸如教育目的、教育过程、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配合、教育合力等方面存在不协调的情况时有发生,而这些不协调表现在诸如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减压与加压、全面发展与学科第一,并由此派生出诸如择校择班,家教补课,参加兴趣班培训班等认识上的矛盾,严重影响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有序进行。现实急需提高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教学素质。5所谓家长和教师素质的提高,不仅仅是指两者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提高,更在于两者要充满对学生(孩子

3、)的爱心,要信任学生(孩子),充分尊重学生(孩子)的个性;两者要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地学习教育知识,增长培养能力,要善于观察和发现,要把握与学生(孩子)沟通的技巧,努力培养学生(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品质,激发学生(孩子)综合学习兴趣,善于在学业及各个方面指导并敢于放手学生(孩子);两者要恪守诚信,不断创新,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敢于承担责任,能为学生(孩子)树立榜样,不浮躁不功利,保持自身的身心健康,成为善于合作品德高尚的人。这些是家庭和学校必须要有的共同教育目标的必然要求。二、建立密切的家、校沟通渠道5学校应该选择良好机会召开家长会,例如新生入学、期中考试或期末考试

4、后,学校和班主任教师应该积极做好准备,与家长进行良好沟通,制定预期目标和计划。各个班级班主任老师结合自己班级实际情况,将班级的管理理念、思路、方法、措施等向家长做出介绍,对本班级学生一定阶段的表现,如进步和退步、普遍存在的问题、班级的典型问题、亟需解决的问题及处理办法等一一介绍给家长,让家长对班级和自己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充分了解,对班主任工作予以理解和支持。教师还应该倾听家长及时反馈,请家长对班级工作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合理化建议,让家长能够感受到学校和教师的真诚,让家长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家长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使学校教育发挥出最佳状态。借助相互交流,教师可

5、以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全面立体的认识学生,从而更好地帮助和管理学生。家长到学校来访和老师接待家长也是相互沟通的一种形式。高素质的这种沟通形式,需要双方表现出一个诚意,需要双方表现出的亲切和平等,达到相互了解、理解、谅解以至劲往一处使的目的,因为它不是一种“礼仪”到位或“情绪”发泄。家访是最传统的沟通渠道,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高素质家访的要求,通过交换意见,达成共识,商量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最根本的就是拉近彼此心理距离。教师务实的家访能真正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社会交往情况,以及在家庭做家务中的表现情况,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窥探学生的内

6、心世界。通过了解学生的全部生活内容,发现学生的特长,依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让家长注意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鼓励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进取心,也让家长了解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学校、教师和家长可以利用电子邮箱、QQ群、微信平台等现代通讯技术,方便、快捷、经济地相互沟通,让家长对学校工作能够自由发表评价与建议,学校和教师可以将学校管理办法、政策、作业等及时发布给家长,缩短学校和家庭的时空距离。家长督促小学生进行作业和完成学校规定,使学生发展情况能够全面呈现在教师和家长眼中。5三、家庭教育要主动配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如何主动配合学校教育?我觉得家长应从以下几方面配合

7、学校教育:(1)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家长最好每两个月到学校去一次,与老师主动沟通,若没有时间也可以电话联系。(2)有意识地和学校教育保持一致。家长要有主动配合的意识,有了这个意识,在家说话、办事就会注意与学校同步。(3)向学校正确的教育观念靠拢。家长应该主动改变教育观念,从培养孩子成才,锻炼他们的意志的角度出发,挫折教育是很有必要的。(4)虚心向老师请教,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一般来说,教师的教育经验比家长丰富,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并且可以借用学校的力量教育孩子,统一教育理念,从而形成一个合力。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不如教师了解得多,何况有的学生向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