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在方剂配伍中意义浅析

茯苓在方剂配伍中意义浅析

ID:26502400

大小:50.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茯苓在方剂配伍中意义浅析  _第1页
茯苓在方剂配伍中意义浅析  _第2页
茯苓在方剂配伍中意义浅析  _第3页
茯苓在方剂配伍中意义浅析  _第4页
茯苓在方剂配伍中意义浅析  _第5页
资源描述:

《茯苓在方剂配伍中意义浅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茯苓在方剂配伍中意义浅析【摘要】  茯苓为中医临床常用之药物,被广泛应用于诸多方剂中,其与不同药物配伍,作用与应用各异。笔者从渗利痰浊、利水渗湿、宁心安神、利湿健脾等方面阐述茯苓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以期对茯苓临床应用有所启发。【关键词】茯苓;方剂;配伍意义 茯苓,味甘,平,性温,入心、脾、肺经。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有利尿、降低血糖、预防消化性溃疡、抑菌等作用。本品临床配伍得当,应用颇广,《本经》载其:“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悸,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

2、”。兹将茯苓在方剂中的配伍意义浅析如下。  1渗利痰浊  茯苓,味甘,平,入肺经,《本草正》谓其为“治痰之本”。二陈汤出自《和剂局方》,由茯苓配伍半夏、陈皮、炙甘草等组成,为“治痰之总剂”,方中半夏辛热能燥湿,茯苓甘淡能渗湿,二药合用则湿去则痰无由以生,正所谓治病必求其本;陈皮辛温能利气,甘草甘平能益脾,益脾则土足以制湿,利气则痰无所滞留,益脾治其本,利气治其标也,正合古人“治痰先治气”之意,故临床实践中只要抓住痰湿阻滞为主的主要病机,都可运用二陈汤为主进行治疗,可获较好疗效。半夏厚朴汤始见于《金匮要略》,

3、由茯苓配伍半夏、厚朴、苏叶等组成,方中苏叶宣气开郁;茯苓渗利痰浊;半夏除痰降逆;生姜化痰散逆;厚朴解结气。全方共奏化痰降气、开郁散结之功,用于治疗痰饮、呕吐、腹胀、水肿等证。苓桂术甘汤出自《金匮要略》,方中茯苓为君,健脾祛湿,治痰饮,渗水道;桂枝通阳气,和营卫,开经络,痰湿得温则行;白术佐茯苓燥湿化痰;甘草辅助桂枝辛甘发散,益土制水,且佐茯苓下气除满;黄连燥湿益心;丹参、川芎活血化淤,使血脉畅通。从苓桂术甘汤的组成来看,其气轻清以通其阳,使上焦阳气得通,则痰淤得化,共奏温阳利水、祛淤化痰通络之效。  2利水

4、渗湿  《用药心法》曰:“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仲景《伤寒论》所载五苓散,由猪苓、茯苓、泽泻、白术、桂枝组成。方中重用泽泻,直达膀胱以渗湿利水,辅以茯苓、猪苓之淡渗,茯苓、猪苓二药相须为用,效果更着,以增强利水逐饮之功,佐以白术健脾以助运化水湿之功,更佐桂枝温化膀胱之气。故全方当急利其小便,兼以化气解表,具有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之功。临床用于脾虚不运、水湿泛溢所致的水肿、泄泻、黄疸、痰饮膨胀之病证。茯苓四逆汤由四逆汤加人参、茯苓组成,《伤寒论》第69条云:“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

5、苓四逆汤主之”,这是仲景论述该方的唯一原文。方中茯苓利水渗湿,人参救阴补津,附子、干姜回阳救逆,正针对发汗或下之后,阴阳两虚,水湿上泛之病机,配伍缜密,丝丝入扣,共成回阳、救阴、利水三顾之剂。  3宁心安神  《药性论》曰茯苓:“善安心神”,《日华子本草》谓其:“补五劳七伤,……,开心益智,止健忘”。酸枣仁汤出自《金匮要略》,其中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本方药性上运用五行相合之机理,五味药物各显一性,茯苓甘淡,酸枣仁平,川芎辛散,知母味苦咸,甘草甘润,以酸收和辛散之品为主,兼以甘平配伍而成,体

6、现了《内经》“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的治疗原则,从而达到养肝安神,以收敛心气之目的。本方所治虽曰虚劳,然而治法上却采取了通补并用的法则:酸枣仁酸补阴血;川芎辛补以通肝调营;知母崇阴水以制火;茯苓利阳水以平阴;甘草甘补防疏泄过急。诸药合用养血安神,清热除烦,火清而神静,故为治虚劳肝极之神方。《济生方》中归脾汤由白术、茯苓、黄芪、人参、龙眼肉、酸枣仁、木香等10味药组成,方中茯苓配伍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功效倍增,助人参补气、生血、养心益脾之功,辅黄芪、白术、甘草、姜枣益气补脾之效,增当归、

7、龙眼肉养血补益心脾之力,故本方为养心益脾并进之方,亦即益气与养血相融之剂。  4利湿健脾  《伤寒明理论》曰茯苓:“渗水缓脾”。古有脾为“生痰之源”,治痰必须理脾,则能杜绝生痰之源,《医方考》所载之六君子汤充分体现了此治法。六君子汤中茯苓利湿健脾,配位党参、白术之健脾益气,三药合用取参术之健脾补气之长,合茯苓之淡渗利湿之长而有健脾补中之功,另陈皮、半夏理气除湿化痰,故全方既能扶正固本,又能化痰湿,共奏补脾气,化痰湿,扶脾治本兼化痰湿之功。温胆汤首见于唐·孙思邈《千金方》,方中法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为主药;

8、陈皮芳香醒脾,利气化痰;茯苓淡能渗湿,甘能补脾,合甘草共奏和中之效,又助半夏、陈皮化痰之力;枳实破气消积,除三焦壅滞,竹茹清胃涤痰开郁,此二药偏寒,清胆胃之热,降肝胆之逆。全方组方严谨,相辅相成,而共奏降逆化痰、调和胆胃之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