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实验分组原则

物理实验分组原则

ID:26514197

大小:688.85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8-11-27

物理实验分组原则_第1页
物理实验分组原则_第2页
物理实验分组原则_第3页
物理实验分组原则_第4页
物理实验分组原则_第5页
资源描述:

《物理实验分组原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物理实验绪论物理实验分组原则每班按学号顺序前后平均分成A、B两组。前八周,单号班级单周做实验,双号班级双周做实验。第九周开始按实验室安排。每次实验课,各组在不同的实验室做不同的实验。具体实验内容看实验室公布的教学安排(张贴在第一实验楼二层的橱窗内)。物理实验成绩一个学期的所有实验报告(含绪论作业)的分数总和折合成百分制。物理实验基本要求实验报告成绩预习报告实验操作:4分实验报告:5分上课迟到20分钟,当日实验取消;若因故不能上课,事假凭学院证明、病假凭医院证明,一周内必须及时与老师联系补做。课堂纪律1分实验报告

2、内容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实验原理(原理图、电路图、光路图、主要公式)实验内容及步骤课堂测量原始数据数据处理(数据表格、绘制图线、待测量的计算、不确定度计算、结果表达式。)结果分析思考题预习报告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是一种介乎于基本教学实验与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具有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特点的教学实验。做设计实验时,要求学生自行推证有关理论,确定实验方法,选择配套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实践,最后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设计性实验的核心是设计、选择实验方案,并在实验中检验方案的正确性与合理性。设计一般包括下

3、列几个方面:根据研究的要求与实验的要求,确定所应用的原理,选择试验方法与测量方法,选择测量条件与配套仪器以及对测量数据的合理处理。设计性实验报告预习报告:根据实验要涉及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案(满足误差要求的配套仪器)3分实验操作: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3分实验报告:4分基本测量和误差计算一、物理量的测量1.测量的概念测量是对自然现象量化的认识,取得数量的概念。(1)真值被测物理量的客观大小Tx(2)测量值用实验手段测出来的值xi2.测量种类(1)直接测量例:长度,时间。(2)间接测量例:体积,功率。3.测量条件等

4、精度测量:不等精度测量:在相同测量条件(相同方法、仪器、人员)下测量同一物体。不同测量条件(不同方法、仪器、人员)测量同一物体。二、有效数字LL=1.5cm?01234(cm)L=1.50cm?用一把最小分度值为1mm的直尺测量一长方体的长度L。显然,一个物理量的测量数值与测量误差有关,它可以反映测量仪器的精度。因此,测量数值的位数必须要按照一定原则书写,被称为有效数字。1.00cm1.000cm1.0000cm米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计1.有效数字的定义物理量的测量值的最后一位数应该是测量数值开始估读(存疑)的那

5、一位数,即测量开始有误差的那一位数,不能随意增减。有效数字的最后一位是误差所在位。L0123(cm)例1.L=1.85cm最小分度值1mmL0123(cm)例2.L=1.8cm最小分度值5mm估读到最小分度的1/10估读到最小分度的1/52.有效数字的表示方法例1.数字00200.000有几位有效数字?(A)八;(B)五;(C)三;(D)六。(1)数字前面的“0”不表示有效数字,但数字中间和后面的“0”均为有效。(3)有效数字的位数与物理量的单位选取无关。例3.L=12m=1200cm=12000mm(科学表达

6、式)例2.下列数字有几位有效数字?(A)12.3mm;(B)1.23cm;(C)0.0123m。三三五三(2)有效数字的位数与小数点无关3.有效数字的运算规则当测量量的不确定度未知时,测量数值的运算遵循固定的运算规则。(1)加减运算加减计算结果的有效数字的存疑位与参与运算的有效数字中最高的存疑位对齐。例1.10.1+1.20-1.551=11.30+10.11.2011.3-1.551=1.55111.3-9.7499.7(2)乘除运算乘除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参与运算中最少的有效数字位数对齐。例2.2.0×

7、3.00=6.025×25=62525×25=6.3×102(3)三角函数运算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三角函数中角度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例3(4)对数和指数运算对数和指数运算结果的有效数字位数与底数的有效数字位数相同。例3x=56.7,lnx=4.04例4x=9.14,ex=1.03×104x=52,ex=40×1022(5)常数的有效数字在运算中涉及到的常数,其有效数字原则上可以取无限多位,通常情况下比参与运算的数值中有效数字位数最多的多一位即可,或者可以不必考虑其有效数字。例5有效数字的修约规则:四舍五入或

8、(四舍六入五凑偶)。二、测量平均值(1)单次测量(2)多次测量测量结果最佳值—算术平均值1.直接测量n次等精度测量:x1…xi…xn(1)单次测量2.间接测量例:用电流表(I)和电压表(U)测电阻R。例:测量铝圆柱体的密度dhM螺旋测微计测量圆柱体直径d上1、d上2、d中3、d中4、d下5、d下6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高h1、h2、h3、h4、h5、h6(2)多次测量天平测量铝柱质量M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