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对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ID:26515203

大小:53.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7

对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_第1页
对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_第2页
对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_第3页
对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_第4页
对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_第5页
资源描述:

《对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对我院《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摘要:文章分析了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对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正以极大的速度改变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计算机已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因此,计算机教育在各国备受重视,计算机知识与操作能力已成为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素之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的重要课程之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高低也已成为衡量大学毕业生素质的一个重要尺度。    

2、1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普遍开设,教学内容已涵盖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部分课程,这不可避免地对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大学原有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院大一的新生计算机水平因地区不同、城乡不同差别较大。因此,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起点如何定位,如何与中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衔接,如何解决各层次学生的要求,怎样组织课程内容和教学模式,都是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    (2)整个教学过程仍然以教师为中心。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深入,多媒体

3、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到计算机基础教学中,但也仅仅作为辅助传统教学的一个手段,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地看、听、记,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填鸭”教学方式。我们采用标准电子教案,教师授课时大部分时间为“幻灯片放映者”,局限了教师个人风格的展现,使教学质量处于平庸状态,加上计算机课件授课信息量大、速度快,学生忙于对知识的记忆,很难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阻碍创新能力的培养。    (3)计算基础教学滞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是一种综合性极强、发展迅猛,知识更新的速度很快,新的应用系统、新的应用方式层出不穷,但是由于计算机基础教育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4、使得计算机基础教学已明显滞后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4)考核手段落后,难以起到督促学习的目的。目前,本院实现了全校统考,考教分离,考试方式以机试。上机考试仍然采用单机方式使得网络、多媒体等教学内容无法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得到有效的肯定,同时机试评阅时教师超负荷的工作量,也一定程度影响机考成绩评定的准确与公平。    2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根据本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信息技术教育的形势与发展方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根据新生计算机知识起点不同。实行分级教学  由于新生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可根据学生的具

5、体情况进行分级教学,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要求。非计算机类专业的本科新生入学后,由学院教务处及信息系组织计算水平等级考试测试,学生自愿参加,考试成绩达到标准者编入提高班学习,未参加分级考试和考试成绩未达到标准者编入基础班学习。  基础班:从最基本的计算机知识点开始教学。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如计算机基本知识、计算机组成及软硬件系统等)、操作系统基本知识、Office2003、网络基础知识等。提高班:以应用人手,提高学生计算机综合应用水平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班课程可分成几大类:程序设计、多媒体制作、数据库应用、网络应用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

6、好及专业方向自选,使他们能够学以致用。2.2充分利用校园网,创建网络课堂  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校园网络平台,创建一个实时交互的、不受时空限制的全新的信息交流模式,这样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学生在这样交互式学习环境下从被动变成了主动,改变了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进行学习,还可以与同学进行学习交流,也可以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形成多方面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加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这既是对教学内容本身的学习,也是对网络操作的一种实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学习能力。    2.3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与考

7、试模式,提倡与相应学科整合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能力及相关知识,解决本专业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能够分析和处理本专业的信息需求和应用管理问题。面对目前中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挑战,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学一方面要做好与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衔接。另一方面应调整原有的教学模式,体现自身应用特色,提倡与专业学科整合,将计算机技术融入到相应学科的教学活动和实际应用中,使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和本学科的知识处理和解决本专业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在本学科中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这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自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