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ID:26526731

大小:59.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11-27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1页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2页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3页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4页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摘要】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应该是创新的教育。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面对问题意识普遍淡薄的中学生,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培养的方法、问题式阅读教学的设计三个方面的问题,谈了自己的思考。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认识活动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学生具有强烈的“推陈出新”意识,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证明,创新教育的突破口是对学生问

2、题意识的培养。中学语文课程改革要求中学语文教学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树立新的人才观,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位置,发展主体,真正的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精神的基石,所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学生最关键的第一步。二十一世纪是创新的世纪,创新的世纪需要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创新的教育。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

3、。而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石。目前,中学生问题意识普遍淡薄,“没有问题走进教室,没有问题走出教室”,这是教育的悲哀。一、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没有问题就没有学习。问题是开展问题式阅读学习的根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在感知文本的过程中,要有对问题意义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当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时,在学生心里,就造成了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这就是问题意识。根据本校学生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归纳得出学生问题意识淡薄的原因有如下三种情况:有5﹪的学生不想问。因主动学习的内驱力不强;有75﹪的学生不敢问。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受学

4、生自身心理素质的影响:害怕、胆小、自卑。一是受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重知识轻问题,重双基轻创新和实践,迷信书本迷信教师;有20﹪的学生不会问。一是不懂提问的方法。一是不会表述存在的问题。二、问题意识缺失的现状研究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想想小时候我们的“思维世界”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妈妈,天上为什么有彩虹呢?”“爸爸,人是从哪儿来的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前进的历史,就是一部“问题史”。人类应是在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但是随着学龄的增长,我们不难发现,到了初中,不仅课堂

5、上提问题的学生没有了,甚至于回答问题的学生也越来越少,而且总是那么几个。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是教学生如何回答问题,而忽略了让学生提出疑问,这使得学生处在一种“待问”的被动学习状态中,所以不论教师的“问题”设计得多么高超,提问的方式如何的巧妙,训练的也只是学生的一种机械性的“应答性行为”。而这个“传统”存在着缺陷、弊端,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传统的师道尊严,导致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做什么,甚至课文中哪些是要识记的生字生词也是由老师规定。专制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养成了惰性心理,因循守旧的保守心理,学生不能或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只能被动的接受

6、,这阻碍了学生对问题的自主思考。2.教师牢牢把握着课堂教学的“提问权”。在现行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备课时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什么是重点?什么会考?”;而没有认真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我不会什么?我发现了什么?我想知道什么?”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基本上是处于被动的“应答”状态,不会思考自己到底会什么,想要探索什么,久而久之,失去了对知识的求知欲。3.提问模式趋于固定化。有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想尽方法设计“连环套”,一环套一环,硬是把学生的思路套入了预想的教案中,对超出预想的问题不予理会或不正面回答。这样的提问模式使得问题成了引学生入“洞”的“圈套”,不仅淡

7、化了学生提问的意义,更使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弱化,严重影响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三、问题意识的培养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它需要后天的不断培养。中学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就是问题意识的种子。然而,这颗种子能否萌芽生长,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氛围,充足的养料和及时的修剪。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我们的学生或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是不能或不善于提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善于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潜在的、静态的问题意识转化为显化的、动态的问题意识,而且不仅是量化上的从少到多,更是质化上的从简到精。

8、针对上述情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要求教师树立三个基本理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