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建构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建构

ID:26553495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建构_第1页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建构_第2页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建构_第3页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建构_第4页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及其当代建构摘要:公平正义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更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P于如何构建一个公正的分配体系,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空想社会主义分配理论的基础上,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基础上着眼废除私有制的实践运动中做出了深刻分析。当下,我国分配问题和矛盾凸显,“分配不正义”还存在于社会的各个层面,以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为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的分配正义理论显得尤为重要。中国4/vie  关键词:马克思;分配正义;物质基础;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1002-7408(2017)02-006

2、5-04  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分配正义思想的逻辑生成  在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形成之前,重视分配正义问题的思想家大有人在。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派,较早提出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思想。首先,他们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真探讨了生产与分配的关系问题,强调了劳动者在生产和价值创造中的独特地位,揭示了价值的创造与收入分配有不一致的一面,看到了价值创造与财富创造的区别,带有许多合理的因素。但另一方面,他们混淆了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导致分配理论的二元性,也就不可

3、能揭示分配正义理论的本质。其次,他们从“生产要素论”出发,提倡要素的自由竞争,以这种自然秩序来调节市场的资源配置,按照自由、平等、竞争的原则来确定分配的份额。[2]“一国君主,对其所属各阶级人民,应给予公正平等的待遇;仅仅为了促进一个阶级的利益,而伤害另一阶级的利益,显然是违反这个原则的。”[3]221但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无产阶级没有什么生产要素可言。因此,“生产要素论”下的分配还是站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立场来确定的,没有从生产方式的本质出发来探讨分配正义问题,意识不到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也就不能达至正义之维。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

4、阶级两大阶级的对立渐趋明朗,贫富两级分化逐渐拉大,在这样的背景下,空想社会主义产生。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展开了猛烈批判,认为私有制是导致社会分配非正义的根源,主张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如不彻底废除私有制,产品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不可能获得幸福。私有制存在一天,人类中最大的一部分也是最优秀的一部分将始终背上沉重而甩不掉的贫困灾难的担子。”[4]21理想的社会应是“人人都是富人,人人都是穷人,人人平等,人人自由,人人都是兄弟”。[5]170到了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有了新发展,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不仅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了批判,

5、而且对未来社会发展进行了大胆预测,并提出了新的分配方案。在他们看来,资本主义是一个“本末倒置的世界”,到处充斥着剥削和不平等。按照他们的逻辑,公正的分配方式应“使每个人都能按照他的三种手段――劳动、资本和才能而获得满意的报酬”,[6]186“每个人的作用和收入应当与他的才能和贡献成正比。”[7]86欧文主义者威廉・汤普逊认为,劳动创造了物质财富,所以劳动产品应当归劳动者所有。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产品却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这种分配是不正义的。但令人遗憾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们仍然局限在分配领域来谈分配问题,“认识不到现实的物质生产运动和无产阶级的历史主体

6、性,而是要‘使资产者皈依社会主义’,这无疑是一种乌托邦式的幻想。”[8]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者分配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工人运动的实践,从现实的物质生产运动出发,在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基础上逐步厘定了自己的分配正义思想。  马克思认为,不存在基于人性道义的永恒的分配正义,分配正义是一个由社会物质条件与经济关系所决定的历史范畴。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生产的财富越多,他的生产的影响和规模越大,他就越贫穷。”[9]156“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给工人生产棚舍。”[9]156这说明

7、什么呢?马克思一针见血地指出:“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于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9]158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分析,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指出资本主义私有制和异化劳动所导致的直接社会后果就是人类社会内部的严重分裂,表现在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疏远和彼此之间的利益对立;工人和资本家之间不可调和的阶级对抗。据此,马克思以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为基础,提出了“剩余价值论”,指出剩余价值的生产一方面增加了资本家的财富,另一方面却使劳动者陷入贫困,导致社会贫富两极分化。显然,这种分配是不正义的。  何为

8、正义的分配?在马克思看来,“在所谓分配问题上大做文章并把重点放在它上面……是根本错误的。”[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