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问题论述——基于份额偏离模型的研究

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问题论述——基于份额偏离模型的研究

ID:26555744

大小:58.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7

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问题论述——基于份额偏离模型的研究_第1页
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问题论述——基于份额偏离模型的研究_第2页
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问题论述——基于份额偏离模型的研究_第3页
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问题论述——基于份额偏离模型的研究_第4页
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问题论述——基于份额偏离模型的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问题论述——基于份额偏离模型的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问题论述——基于份额偏离模型的研究摘要:本文利用偏离-份额模型对武汉市产业结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实证分析。找出了武汉市产业结构中存在的弊端,指明了发展改进的方向,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偏离-份额模型;经济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的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十一五”以来,2005-2012年武汉市的GDP增加了3.58倍。这个数字高于同期全国累计同比增长率,为全国经济持续增长做出了极大贡献,发挥了武汉市作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示范作用。但近年来武汉市经济增长步伐明显减缓,呈现增长乏力的疲软态势。虽然在全球经济危机大背

2、景下,武汉市的发展难以独善其身,但武汉市自身的产业结构确实存在许多问题和弊端。所以,找出其中的短板和瓶颈,提出相应的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为经济增长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持已是当务之急。一、武汉市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与特点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率贡献的背后是产业产值的增加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武汉市产业结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和优化,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结果并不如人意。1.第一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生产方式比较落后武汉市第一产业比重波动较小,除在2011年到2012年略微有所上升外,在其他年份都持续小幅下降。内部结构不断优化,但主要生产经营方式还是以传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产业化水平较低,

3、投入产出率低,难以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不利于收入的增加。传统的农业贡献了第一产业的大部分产值,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中农业占比近四分之三,而林、牧、畜业的发展明显力度不够,未能充分利用丰富的水资源和湿地资源的优势,发展特色农业。2.第二产业占比略微上升,内部轻重工业比重失衡第二产业比重呈轻微振荡,总体略微有所上升。从2005年的45.57%升至2012年的48.22%。工业占据了第二产业产值的绝大部分,一般在82%以上。但内部轻重工业比例严重失调,呈现明显的重工业化,以汽车、钢铁、冶金、石油化工为主导产业,却以资源过度使用及环境污染为代价。造成不可逆转的对环境的破坏,产业选择重合度

4、较高,利润空间被压缩,工业低水平结构性等矛盾突出。致使地方性产能过剩,虽然在短期内可以保证短期较高的产值,但难以为继。同时,轻工业的发展被严重忽视,不仅损失了大量的产值,也割断了一、二产业间的联系,使产业关联度过低,联动效果不佳。3.第三产业占比振荡变化,新兴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的比重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从2005年的49.57%一路升至2010年的51.44%,而后便出现小幅下降,直至2012年的48.02%。在第三产业的比重总体偏低的情况下,发展速度滞后,而第三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较低的水平使得原本就供过于求的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势更为严峻。内部结构也局限于传统的商务服务业

5、、仓储业和运输服务业,经营方式落后,竞争力低下,发展空间小,而具有“三高”特征的金融、信息、软件、旅游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力度不足,导致武汉市第三产业的总体发展情况不佳,难以形成竞争力。从总体看,武汉市的二、三产业产值占比95%以上,是经济增长的强劲推动力(见表一)。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内部结构日趋合理。但与上海、北京等城市进行类比后,不难发现武汉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速度和深度还差强人意。武汉市第二产业比重严重偏高(占比50%以上),第三产业发展明显不足。产业结构升级的速度远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导致了市场要素价格的扭曲,对资源的有效配置极为不利。也使得武汉市与东部地区

6、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并且过度偏重工业的发展模式,致使产业结构发展的协调性和关联度不高。由此可知,在武汉市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过程中,确实存在制约经济快速发展的弊端和问题。为确保要素的合理流动,资源的更好配置,总体效益的不断提升,经济的持续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必须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一项涉及风险和外部性的创新活动,在路径选择时必须深思熟虑,考虑周全。二、基于偏离-份额模型对武汉市产业结构的实证研究和分析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成一个动态过程,以其所在地区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份额、结构偏离分量和竞

7、争力偏离三个分量,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优势的产业门类,进而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本文选取了目标区域武汉市及其所在大区域湖北省2005—2012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将数据的单位换算为亿元,基于偏离-份额模型,计算得到武汉市各个产业的偏离-份额数据(见表二)。1.对武汉市各产业的份额偏离的分析整体上来看,武汉市各产业的份额份量具有相同特征:第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