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王维后期诗歌与禅的关系

浅论王维后期诗歌与禅的关系

ID:26559574

大小:54.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浅论王维后期诗歌与禅的关系_第1页
浅论王维后期诗歌与禅的关系_第2页
浅论王维后期诗歌与禅的关系_第3页
浅论王维后期诗歌与禅的关系_第4页
浅论王维后期诗歌与禅的关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论王维后期诗歌与禅的关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论王维后期诗歌与禅的关系摘要:苏东坡有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王维有“诗佛”的美誉,他的诗境以清净、闲适著称于后世,王维将深邃的禅理隐藏在清净、淡雅的文字之中,给后人以无限的启迪。本文着重从分析王维后期诗歌中所表现的禅意,来进一步探讨其后期诗歌与禅之间的微妙关系。中国5/vie  关键词:王维后期诗歌;禅;关系  在中国的诗史上不仅有“诗仙”和“诗圣”这两座高峰,还有一颗中国诗歌史上熠熠生辉的明珠――王维诗。正如闻一多先生曾说,“王维替中国诗定下了地道的中国诗的传统,后代

2、中国人对诗的观念大半以此为标准,即“调理性情,静赏自然”。王维诗歌的地位从中可见一斑。  在王维诗作题材广泛,其后期诗歌成就颇高。这一点突出的表现在诗中禅意的显现。范文澜先生有言:佛教中国化分两步,第一步佛教玄学化,第二步佛教儒学化。禅对王维诗的影响更多的是使诗人的诗得到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审美境界,甚至可以说是开拓了一片新的艺术天地,形成了影响深远的一派诗风,清淡、静谧、圆融、空灵、幽美。  一、王维后期诗歌中的禅意  王维精通禅理,他的诗歌以及画作,都渗透着盎然的禅意,明代王士祯赞叹道:“王、裴辋川

3、绝句,字字入禅通其解者,可语上乘。”王维后期诗歌中的禅意,在《辋川集》、《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终南别业》等作品中,表现得最为明晰。而这些诗歌中所表现的禅理意趣的内容又是多样的。  (一)禅在空寂之间  禅宗主张顿悟成佛,如果能够杜绝凡尘中的一切妄念,静坐人定,静思冥想,往往就会在一刹那间,妄念俱灭。物我的境界消失了,自己仿佛融入大自然之中,心灵静谧安祥,而又生机勃勃,这就是所谓禅悟。在禅宗史上,六祖慧能首先提出顿悟的主张,“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日本学者铃木大拙在其《禅

4、风禅骨》一书中写道:“没有悟就没有禅,悟是禅的根本,禅没有悟,就等于太阳没有光和热。”王维的诗歌恰恰颇有新意的表现来这种禅悟思想,禅宗的“悟”,就直接体现在表现在王维诗歌所营造空与寂的境界。  禅学,以“无念”为宗,追求一种心空的境界。心空则无欲;心空,则一切皆空。人世间他难以找到这种境界,便寄兴于空山寂林,到大自然中去寻求。于是乎,空、寂的境界便经常出现在他的诗中,如他的《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人深林,复照青苔上。”  在空荡深邃的山中,树木丛生,森林茂密,诗人独坐其中,高大而密

5、集的树木遮住了视线,看不见人在何�,只能听到人说话的声音,这声音因了山的空寂而益发显得响亮,而这空谷人声反过来又衬托显示出山间的宁静寂寥。  (二)禅在悠然闲适中  王维的后期诗歌,尤其是田园诗,还常常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亲近自然地意趣和“随缘任运”的思想。任心自在,“无住于心”的禅宗要旨,使诗人身处尘俗中而心“远离”,对什么都很淡漠,无关乎心。正因为禅主张任运自在,随处领悟,反对拘执束缚,更反对雕琢藻饰,一切都在本然之中,一切都是淡然无为。于是诗人以恬淡之心,写山水清晖,意境悠远,词气闲淡,白描的手法

6、,素淡的语汇,点染出薄雾轻笼的画面。  如《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随着诗人年事的增长,阅历与悟性也越来越深,禅教的“随缘任运”诗歌中得以流露也就越来越明显。顺其自然的人生哲学,内心的清静,“万事不关心”、避世忘我的心态,越来越深刻的展现在读者面前。这正如他所说:“一生几许伤心事,不向空门何处销”。诗人由脱俗而避世,由避世而爱自然,与自然神交而悟禅理,“松风、山月照弹琴,而得穷通理”。没有目的,没有意识。没

7、有生的喜悦,也没有死的悲哀。悠然之中,禅宗的“随运任缘”被发挥到了极致。  (三)禅在诗余画外  统观王维后期的诗歌作品,我们会发现:无一包含对大自然的描写,其中许多场景都是作者隐逸生活的真实写照。据史料记载,王维的一生曾多次隐居,嵩山、终南山、辋川等地都留下了作者的足迹。他将隐者的情怀和雅静的情操,融入到美丽的景色之中,渗透到田园里,最终结晶为悠扬的雅句,幽深的禅理。请看: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辋川闲居赠裴

8、秀才迪》  在大自然中,诗人尽情的领略眼前的佳境,闲淡、恬意,忘记世间的种种烦恼。诗人以寂静为乐,内心是淡泊、平和、恬静的,就像一潭没有波澜的水。诗人的宁静淡泊的心情,大都借助于平凡的景物形象一一表达,而非直接抒发,正因此,这些诗歌便显得不激切、不怒张,既蕴藉含蓄,又冲和平淡,那情绪,淡到似乎令人觉察不到。而这些诗的平淡,又都有着悠远的韵味,令人神思渺邈。苏东坡评摩诘谓“诗中有画”,这个“画”也是有特定涵义的,是指水墨写意之画。与“青绿山水”相比,它自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