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ID:26565321

大小:49.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7

教师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_第1页
教师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_第2页
教师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_第3页
教师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_第4页
资源描述:

《教师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师应如何创设教学情境摘要: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对于学生来说,有很重要的引导作用。初三化学作为学生新接触的一门学科,教师根据“问题”在课堂上设计合适的教学情境,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深入浅出。  关键词:化学教学教学情境趣味感开放性    教学情境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也是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还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去参与课堂,提高他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设情境是要为学生掌握知识、提

2、高技能服务。学生在情境化的学习中可以激活生活中的经历和情感的体验,有利于知识、技能和思维方法的学习。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总会发现这样的问题,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存在着差异,同样的教学情境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教师应该怎样设计教学情境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课堂呢?  一、设计情境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积累作为挖掘学生学习情境的资源。只有学习情境的生活化,学生才能真切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价值。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自然科学,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实例

3、作为小实验设置成化学教学中情境。例如,在学习“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时,教师可提前给学生布置作业:回家利用冷水、热水和白糖进行家庭小实验,先向一杯水中加入少量白糖,搅拌,观察是否完全溶解。如果不能完全溶解,你能想什么办法让剩余的白糖溶解呢?如果完全溶解了,再加白糖,观察是否能继续溶解,如果又溶解了,再加白糖,直至不能溶解。其中可以改变水温和水以及白糖的量。同时思考为什么。而后在课堂上教师就以此为情境引入,教师引导学生对此实验作出解释,让学生很快对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同时也知道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

4、互转换。这个小实验贴近学生生活,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真实的情境,学生能够轻松掌握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二、设计情境要生动新颖,有趣味感  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化学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故事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因此,用化学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学习缓慢氧化时,教师可引入历史故事: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远航,它的船舱里装满了草料。两个多月后的一天,船舱突然起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便葬身海底。事后英国军事保安

5、部门调查,没有什么结果,但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却很快地找到了“纵火犯”。那到底谁是“纵火犯”呢?此时可以通过学生的猜想、分析、讨论,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帮助学生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利用对学生进行过程与方法教育,同时又增进了学生对化学原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三、创设情境要有开放性  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紧密相连,它跟现代科学前沿问题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利用一些热点新闻报道,联系与化学紧密相关的社会问题(例如健康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思维开

6、阔。  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我们广大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选用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环境时事报道,让他们从自身做起,爱护,保护生活环境,并可以通过学习成为环境自愿者、宣传员。通过相关新闻报道,从学生熟悉的内容着手,感兴趣的事物开始,易于理解和接受的知识出发,引导学生去体会学习化学知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价值。近百年来全球的气候正在逐渐变暖,与此同时,大气中的温室气体的含量也在急剧增加。许多科学家都认为,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所造成温室效应的加剧是全球变暖的基本原因。人类燃烧煤、油、天然气和树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进入大气层后使地球升

7、温,使碳循环失衡,改变了地球生物圈的能量转换形式。就此问题联系3月27号晚上8时30分,为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家里熄灯节能,卖场熄灯,企业熄灯……活动的意义不在于这段时间里能节约多少电,而是为了通过活动影响全球民众,联合起来保护地球环境。  化学课堂教学中情境设置激发学生的途径还有很多,总之充分调动有效因素,使学生乐学、乐思、进取、拼搏……是不断完善教育的手段、艺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