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浮士德》“永恒女性”的内涵

浅析《浮士德》“永恒女性”的内涵

ID:26573748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7

浅析《浮士德》“永恒女性”的内涵_第1页
浅析《浮士德》“永恒女性”的内涵_第2页
浅析《浮士德》“永恒女性”的内涵_第3页
浅析《浮士德》“永恒女性”的内涵_第4页
浅析《浮士德》“永恒女性”的内涵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浮士德》“永恒女性”的内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浮士德》“永恒女性”的内涵摘要:《浮士德》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结束全剧的“神秘合唱”――“一切无常事物,无非譬喻一场;不如意事常八九,而今如愿以偿;奇幻难行笔楮,焕然竟成文章;永恒女性自如常,接引我��向上。”[1]这一小节诗,是浮士德一生的总结,也是全剧的升华。其中最令人费解、神往的关键词,即“永恒女性”。本文试图解读“永恒女性”的内涵,挖掘歌德更深层的人文哲思。中国5/vie  关键词:“永恒女性”;海伦;歌德;女性解放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1002-2139(2017)-06--0

2、1  关于“永恒女性”所指,历来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永恒女性”指葛丽卿,是葛丽卿向圣母请求超度浮士德的灵魂:“请允许我将他指导,他还目眩于新的天光”;还有学者认为“永恒女性”指光明圣母;还有研究者指出剧中另一处所说的“永恒之爱”,两者实质上是一物而异名。笔者倾向于将“永恒之女性”抽象为“永恒之爱”。不特指某个女性,亦不是宗教性质的天国之爱,而是葛丽卿、海伦、光明圣母等女性所承载的人类赖以生存、繁衍和发展的仁爱精神。以《浮士德》第二部中“海伦”这一女性形象为例,我们可以看到这一“神秘合唱”承载着歌德对于女性解放的努力和呼吁,是

3、歌德人道、人权主义的先锋精神的体现。  一、“海伦”的另面塑造  “两希”(希腊文化和希伯来文化)被称为西方文化的源头。其中的两个故事,一是潘多拉的盒子,另一个是夏娃偷食禁果。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潘多拉和夏娃这两位女性的好奇和轻信导致了人类走向灾难和堕落。紧接着,长时间的文学艺术对“女性是罪恶的化身”这一观念不断予以“意识形态式”的强化,更是加剧了女性的“失势”与“失语”。歌德处在教会压迫、世俗黑暗的社会中,“女性弱势”现象更加严重。《浮士德》中就有展现:葛丽卿的哥哥瓦伦亭临死前声称妹妹与浮士德私交的行为是“私娼”,更有“

4、一切正派市民,都回避你这妓女,如同回避传染的死尸”恶毒咒骂,女性地位之卑可见一斑。  与当时女性“罪化”的世俗、文学观念形成对比的,是“跳脱者”歌德。他笔下的海伦,不再是《荷马史诗》中特洛伊战争的“罪人”形象,也不再是中世纪基督教眼中的淫荡妖妇,而是一位带有形而上理念象征的“美的化身”。《浮士德》第二部中,海伦对城楼守望人林奎斯的赦免,充满着仁慈的光环――“把这好人带去,将他释放!”;对儿子欧福良充满慈爱――“做一个循规蹈矩的好儿郎,使大地增光”,“你莫非是想学羚羊?我担心你会跌伤”……无一不是“美”的形象。  歌德这种带有

5、先锋色彩的女性主义意识,可以说与时代密不可分。歌德在同爱克曼的谈话中说道:“在我们一生中,受到新的、重要的个人影响的那个时代绝不是无关要旨的……洪堡兄弟和史莱格都是在我的眼下登上台的,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从中获得了说不尽的益处。”[2]歌德艺术创作的鼎盛阶段,正处于德国浪漫派风靡之时。威廉・封・洪堡就认为:“女人身上保持着一种‘无名的语言’和‘生活的欲望’,具有‘感觉的灵魂’和‘美德的统治权’,女性保持和接受了人类的本性……女性本身就已经接近人类理想,而以此为参照,男性必须摒弃他们不良的男性特征”[3];早期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

6、诺瓦利斯把“女人”视为“良知的本源”;浪漫主义者弗・施莱格尔还突破传统的艺术偏见发声:“全部小说全是女性的”……这些思想都凸显了这样一点:“在浪漫主义美学框架里,女人被视为拯救理想的最纯粹的、最可依赖的保障。女性远离理性的自然情感比抽象思维的男人更接近‘自然’和‘生活’……‘女性’是实现理想艺术和现实生活统一的载体”[4]。  由此可见,歌德诗剧思想中体现的“女性永恒说”或者说是女性崇拜与时代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二、“海伦”形象再思考  歌德对于“海伦”形象塑造的独到之处,不局限在“海伦”形象的“洗白”,而在于揭示了她的

7、内心世界。这一刻画,某种意义上萌生一种更深层面的“思想解放”――触发女性自身的意识觉醒。  学者杨武能先生认为造成“海伦悲剧”的原因,除了由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所造成,女性也不能说全然没有责任,“责任并非在女性天生的美本身,而在于她们常常对自己的美,对这美的价值、力量和带给她们的命运缺少自觉的认识,从而‘陷入了迷惘’,丧失了独立行动和掌握自己命运的能力”[5]。《浮士德》中的海伦就是这样的“迷惘女性”形象:“无罪之罪的承担者”而自认有罪――她面对跪在面前请求惩罚的守望人林奎斯时,深感自责:“灾难是我带来,我不便惩治”,“我一而再

8、惹起天下骚动,三番四次带来劫难重重”,她自叹受命运摆布,一而再再而三地引起了男人们的纷争给世界带来了骚动和劫难。正是利用了她这种负罪心理,魔鬼靡非斯陀才会乘虚而入,从而造成了《浮士德》第二部的“海伦悲剧”。  从“海伦”这一角色的内心和精神倾向来看,她是整个时代女性的缩影。要获得真正的平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