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

浅析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

ID:26581723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7

浅析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_第1页
浅析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_第2页
浅析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_第3页
浅析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_第4页
浅析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析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逐渐增多,新时期受众对信息的选择与需求也逐步走向深化,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发展趋势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或查看。  【摘要】中国电视新闻的深度报道是向报纸学习借鉴来的。1980年7月,中央电视台创办我国第一个评述性电视新闻栏目《观察与思考》,可谓电视深度报道的最早尝试。从1993年的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改版算起,《东方时空》、《焦点访谈》及《新闻调查》被称为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三步曲。继而,这一全新的报道方式逐渐受到了观众的肯定

2、和欢迎。尤其《新闻调查》,无论片子的长度还是报道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了新的突破,它标志着中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成熟。但是在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中,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也应该与时俱进,进行必要的调整与发展。本文拟针对当前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关键词】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  一、新时期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存在的重要意义  1.电视媒体承受着新媒体的强大冲击  人类文明的进步必然带来传媒技术的变革。当今,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以其更加多元化的符号表现形式网罗了传统媒体的一切优势,

3、套用麦克卢汉的名言就是,如果说广播延伸了人的听觉,电视延伸了人的视觉,网络则延伸了人的所有的感官,真正将人类带入了多媒体时代。在网络时代,传统三大媒体正且战且走。  但笔者认为暂且不管学界业界的争论如何,至少现在看来,网络媒体还存在若干弊端,传统媒体仍在强劲发展。就像当初报纸借助深度报道得以与广播电视等电子媒体相抗衡一样,深度报道同样可以成为电视媒体抵挡网络冲击的强有力武器。因为网络在这方面存在着局限和不足,是网络的传播特性所决定的。  首先,网络是快餐文化的产物,网民在搜索新闻网页时走马观花的浏览心态限制

4、了深度报道形式在网络中的发展。而且网络新闻目前公信力较低,没有人会为了一篇连真实性都须质疑的报道去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所以,电视无疑仍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其受众群的稳定性为节目制作的成本回收提供了保证。  其次,由于技术的限制,目前我国网络新闻的表现形式仍以文字符号为主。为节省空间与资源,较长篇幅的深度报道新闻一般被分为几个不同层次以超链接的形式组合。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网民阅读的连贯性与积极性,许多人可能因不愿多次点击而放弃了对新闻深度分析层次的访问。  再次,目前大多数新闻网站没有自己专业的采

5、编队伍,对新闻只限于简讯式的报道,其所发的深度报道也只能转载自传统媒体。这个问题是网络新闻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也许随着网络的发展这一问题将得到解决,但至少在目前,网上的深度报道多是传统媒体的翻版,人们上网查阅新闻也多是为了获取最新动态,所以在现阶段,网络媒体在做新闻时保证快比保证深是个更明智的选择。  2.受众对信息的需求呈现逐步深化的趋势  随着信息获取渠道的逐渐增多,新时期受众对信息的选择与需求也逐步走向深化。人们不但对信息进行解读时会加入自己的个性化理解,甚至一些人会变被动为主动,成为一些突发事件的传播

6、主体。所以,当今的大众媒介应该注意到受众需求的这一变化,不但要告诉人们是什么,更要剖析为什么怎么办,这就为深度报道形式提供了存在的土壤。  传播学之父施拉姆曾提出受众对信息选择的或然率公式,即选择或然率=对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也就是说,人们从某一媒介获取的  信息量越大,所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等越少,则成为这一媒介稳固受众的几率越大。这一公式对分析当今各类媒体的优势仍有效果。在当今的四大类媒体中,广播的受众群相对窄化,报纸、电视和新兴的网络被公认为信息获取的前三大选择。而在以上三者中,电视又相对有较突

7、出的优势。运用施拉姆的公式,相对于报纸,电视的表现符号更多元化,即受众在单位时间内从电视获取的信息量更大;相对于网络,电视的权威性与公信力更强,一般情况下,人们不必在接受某信息前先去辨别信息的真伪,其次,电视相对于网络更普及,从接受终端角度也为电视信息的获取减少了费力的程度。所以,在当今电视权威性犹存的时代,电视发展深度报道可谓是一个聪明的选择。  二、当今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1.变重报道轻言论为报道与评论相结合  应该说,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重报道轻言论的特点是从一开始就定下基调的

8、。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把最早出现的一批深度报道栏目的风格表述为把编辑记者对事实本质的认识通过对事件的报道,对事物内在逻辑的揭示,达到引导观众思考判断的目的。因此,提倡多报道,少评论。如《焦点访谈》的栏目宣传语即用事实说话,对该节目1996年6月26日至7月7日作的统计分析表明,从内容上看,纪录事件和人物的11条,占总数的78.6%;从访谈形式上看,访多于谈的10条,占总数的71.4%。由此可见,《焦点访谈》以叙代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