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

ID:26582845

大小:53.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7

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_第1页
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_第2页
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_第3页
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_第4页
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_第5页
资源描述:

《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外固定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摘要】目的探讨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15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行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根据Tile分型分类,B2型3例,B3型4例,C1型5例,C2型3例。结果本组15例,1例未获得随访,14例获得平均21.3个月的随访。1例有骶髂关节部疼痛,1例足下垂畸形,其余12例获得骨性愈合,恢复行走功能,无下肢短缩。结论对于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使用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既可恢复解剖序列的连续性,又加强了骨盆整体

2、结构的稳定性,两者的互补作用,提供了骨盆生物力学双重固定效应,有利于患者康复。【关键词】不稳定;骨盆骨折;内固定;外固定架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为高能量外力所致,常有合并伤或伴发伤,易引发脂肪栓塞综合征、凝血障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感染、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血栓栓塞症等并发症,危及伤者生命,其死亡率为5%~20%[1],晚期出现后遗症的概率较高。选择良好的固定方法在治疗中尤为重要。2004年11月至2007年3月使用骨盆外固定架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1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

3、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5例,男10例,女5例;年龄20~59岁,平均37.5岁。致伤原因:车祸伤9例,坠落伤3例,砸压伤3例。根据tile分型分类,侧方压缩性骨折、半侧骨盆旋转不稳(B2型)3例;侧方挤压骨折并双侧骨盆旋转不稳(B3)4例;单侧骨盆前后环骨折垂直不稳(C1)5例;双侧损伤不稳、一侧C型损伤而对侧B型损伤(C2)3例。合并伤情况:休克6例,神经损伤3例,腹腔脏器破裂2例,胫腓骨骨折1例,双侧跟骨骨折2例。1.2手术方法病情稳定后摄骨盆前后位及入口、出口位片,行CT扫描并三维重建确

4、定骨折类型。骶髂关节脱位者需行股骨髁上牵引。手术于5~12d进行,全麻下手术,取仰卧位。根据术前损伤评估,确定切开内固定的骨折部位。以经过牵引后骨折移位仍明显且复位该部位能明显修复整个骨盆的解剖序列和纠正畸形的枢纽部位作为有限内固定关注点。耻骨支选择重建钢板固定,骶髂关节脱位选择单枚拉力加压螺钉或前路钢板固定。内固定术毕透视检查骨折畸形纠正情况。利用外固定架固定针的杠杆原理整复骨盆残余移位。透视下于髂前上棘后方约1.5cm处,沿髂骨外板根据髂骨的倾斜度打入克氏针,髂嵴正中作皮肤小切口,用直径3.5

5、mm钻头钻开骨皮质,将直径5mm的半螺纹钉以与矢状面成15°~20°角导向拧入髂骨,进针深度为4~6cm,髂前下棘区穿针方向指向骶髂关节,避免穿入髋臼。两侧髂嵴各穿入2~3枚固定钉,安装外固定器,牵引下肢,位置满意后拧紧外支架。病人术后卧床6~8周,12周后取外固定架,逐步负重。2结果本组15例,1例未获得随访,14例获得平均21.3个月随访。所有骨折在6个月内愈合,其中1例有骶髂部疼痛,1例足下垂畸形,其余12例获得骨性愈合,恢复行走功能,无下肢短缩。3讨论3.1骨盆骨折的受力分析及骨盆外固定架

6、联合有限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骨盆骨折的力学分析依据Tile分型标准对骨盆骨折进行分型,选取15例B2~C2型骨折患者。本文主要探讨骨盆后方结构遭受较大暴力损伤的类型,不包括A型、B1型和最严重的C3型。很多情况下骨折移位在瞬间暴力下发生,瞬时移位程度与救治后X线资料有很大不同,一些潜在骶髂复合体结构损伤容易被忽视。在B2型骨折中,骶髂关节前侧结构为压缩性改变,骶髂关节复合体保持部分完整,损伤发生在骶髂骨间韧带和骶髂后韧带或者骶髂关节前缘压缩性骨折,前侧损伤可发生髋臼前柱或耻骨支骨折,通常前侧移位非常

7、明显,并伴有半骨盆内上旋转移位。临床工作中,我们进行了前柱或耻骨支切开内固定术恢复前环解剖关系后,再辅以外固定架从立体结构上强化骨盆稳定性。此种强化加固非常重要,因为前环固定虽然稳定,但由于手术暴露的困难性,达到完全对位并非易事。加上被忽略的潜在损伤因素,单纯前环内固定并不能完全维持整个骨盆环的稳定性,常常在病人术后侧卧或半卧体位时引起损伤部位微小移动,造成骶髂复合体愈合困难,可能遗留骶髂关节疼痛或骨不连。在B3型损伤中,更常见的是双侧B2型侧方压缩损伤,多为骨盆靠着固定物时,受到压迫引起[2]。

8、其损伤特征是耻骨支发生蝶型骨折,后侧发生双骶髂关节间、关节后韧带损伤或骶髂关节前方压缩性骨折,其不稳定性比B2型更大。尤其是前方双侧耻骨骨折增加了固定难度,且不易纠正同时双侧骨折的移位。单纯前路内固定无法满足对抗水平旋转,需要联合使用外固定架增加骨盆稳定性,同时简化了前环内固定的范围,不需要双侧耻骨支均行固定。TileC型骨折为骶髂后方复合体完全断裂,涉及垂直剪力的作用,这种可能为单侧或双侧的骨折多由严重创伤造成,移位提示所涉及到的剪力作用于垂直或后方平面,后方移位和不稳定是经过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