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角色简析

传统戏曲角色简析

ID:26595333

大小:56.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7

传统戏曲角色简析_第1页
传统戏曲角色简析_第2页
传统戏曲角色简析_第3页
传统戏曲角色简析_第4页
传统戏曲角色简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传统戏曲角色简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传统戏曲角色简析----戏曲论文-->一概述(一).角色的形成戏曲是一门融合了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它通过演员扮演角色来表演故事情节、表现矛盾冲突和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戏曲的表演体系中,戏剧人物是戏剧艺术的生命,而戏剧主题的表达、情节的构造、人物性格的塑造等等都需要通过角色行当传达、表现出来。因此,扮演戏剧人物的角色处于核心地位,充当着重要的作用。角色,是戏曲中演员扮演的具体人物。说到角色,不得不提及行当这个词。一般我们都会说到角色行当。其实这两个词不是同一个概念。角色是剧中人物的称谓,而行当则是剧中角色的门类,

2、是戏曲演员分工的类别。如元杂剧中的旦、末、净,京剧中的生、旦、净、丑,这些都是行当,而由旦扮演的如窦娥、崔莺莺,末扮演的李连,净扮演的张飞等等都称为角色。“优”是中国古典戏曲角色最直接的起源。优,也称作“倡优”、“徘优”,是西周末年出现的、由贵族豢养起来的、专供他们声色之娱的职业艺人。《刘向古列女传•孽劈传•夏莱末喜》中记载:“收倡优侏儒押徒能为奇伟戏者,聚之于旁,造烂漫之乐。”这段记载也许不能据以为信史,但优的产生很早,却可以由此得到证明。关于优的记载,最初见于《国语•郑语》。史伯

3、对郑桓公说周幽王“侏儒、戚施,实御在侧。”韦昭说“侏儒、戚施,皆优笑之人”。可见,这就是当时的徘优了。稍后,在晋献公时代,关于“优施”的记载比较详细。这个优是专供晋献公娱乐的。《国语•晋语》中有一则《骊姬谐杀太子申生》,讲的是:献公的夫人骊姬己经求得献公的许可,准备杀死太子申生而立她自己的儿子奚齐做太子,但是害怕大臣里克不答应,就向优施求计。...........(二).角色行当与人物身份既然早期的中国戏剧一般只用五到七个行当来扮演所有的戏剧人物,如南戏有生、旦、外、贴、丑、净、末七色,北杂剧有末、旦、外、

4、净、杂、丑六行。那是不是意味着一出戏只能由五到七个戏剧人物出场呢?我们知道,一部成熟的戏剧演出,剧中出现的人物都远远超过此数,也就是说,演员是有限的,而戏剧中的人物是众多的。当一个剧本需要出场的戏剧人物的数量超过班社演员数量时,如果不增加演员的数量来解决这一问题,那么一些演员就必须在不同场次以不同人物的身份出现。然而,古代的戏剧班社由于物资有限,往往以家庭为单位,规模小,人数有限,即使一些规模较大的班社,恐怕也难以一人一角地表演像《张协状元》这样有几十个剧中人物的戏。因此,一个演员在同一部戏里兼演几个人物的现象,在各种

5、戏剧样式里是很普遍的。南戏《张协状元》全剧共四十多个人物,除了作为主角的两位演员扮演张协和贫女这两个核心人物之外,剩下的所有人都要由其他演员来扮演。我们知道,中国古代戏剧是“代言体”的表演艺术,演员是以剧中特定人物的身份、言语来行动的。但是,一定意义上来说,演员并非以人物身份出场的。中国戏剧最基本的形式特征,就在于它把舞台上的所有人物分为有限的几个行当,所有的戏剧人物都由少数几个固定的脚色担任。演员不以人物的身份出现,而以脚色行当的名义出场,剧中的每个人都由规定的脚色扮演。..........二.角色行当的分类和演变(

6、一)元杂剧的角色行当北杂剧形成以后,则以戏剧表演为主,末泥色则成为主角,最后演变为正末。《青楼集.珠帘绣》中说珠帘绣是“末泥任国恩之妻也”,可见,当时仍保留着“末泥”之称。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道:“元杂剧脚色中,除末旦主唱,为当场正色外,则有净有丑。而末、旦二色支派弥繁,见于元剧者,则末有外末、冲末、二末;旦有老旦、大旦、小旦、旦徕、色旦、搽旦、外旦、贴旦等。”元杂剧的角色纷繁复杂,但是,根据其表演形式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类,即:主唱的角色—正末、正旦:末、旦中不唱的角色,如冲末、外末、小末等;末、旦以外不唱的角

7、色净角和丑角。可见,正末、正旦是受到了宋杂剧、金院本的影响,由末泥和引戏发展而形成的。《青楼集》记载:“院本始作,凡五人:一曰副净;一曰副末;一曰引戏;一曰末泥;一曰孤。”宋杂剧、金院本的表演是以滑稽调笑为主,因此,以副净、副末为主要角色。而正旦,则于院本中的引戏色。...........(二)南戏的角色行当因此,早期南戏旦角的表演,仍保留着这两种艺术传统的特色,喜剧风格与正剧风格常常交替出现,例如在旦脚与净、丑等脚色同场时,它更多地保留着民间小戏中旦色的喜剧表演特色,南戏的脚色行当是在继承了民间小戏与宋杂剧传统的基础

8、上形成的,这就奠定了它的以生、旦为主的脚色体制。南戏的角色行当主要有七种,即:生、旦、净、丑、外、末、贴。由于南戏剧目内容主要反映以家庭、爱情为中心事件的社会矛盾,因此形成了以生旦为主要脚色的体制。南戏中的生、旦于宋剧中的末泥(戏头)、引戏两种脚色。“末”即“生”,称谓虽然不一样,实则为一。我们可从《张协状元》中得到旁证。在副末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