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对话:探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

走向对话:探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

ID:26630696

大小:55.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8

走向对话:探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_第1页
走向对话:探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_第2页
走向对话:探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_第3页
走向对话:探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_第4页
走向对话:探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_第5页
资源描述:

《走向对话:探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走向对话:探究式学习的有效途径摘要:在传统灌输式教育思想代写论文的主宰下,教学中出现的话语霸权使得探究式学习难以实现。因此,对话尤为重要,它是架起学习者与学习对象、学习者之间及学习者与他人之间的桥梁,是探究式学习得以进行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探究式学习;建构主义;话语霸权;对话    一、探究式学习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包括心理学建构理论和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心理学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为,发展就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的相互作用中的一种建构过程,

2、其内部的心理结构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不是简单地原有信息上新的事实和思想,而是涉及到思维过程的质的变化。皮亚杰认为所有的生物包括人都有适应和建构的倾向,这同时也是认知发展的两种机能。一方面,由于环境的影响,生物有机体的行为会产生适应性的变化。另一方面,这种适应性的变化不是消极被动的过程,而是一种内部结构的积极的建构过程。皮亚杰所说的适应机能包括同化和顺应两种机能。同化就是把外界元素整合到一个正在形成或已经形成的结构中,而顺应则是同化性的结构受到所同化的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就是个体通过同化

3、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个体也正是在这种平衡与不平衡的交替中不断建构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实现认知的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建构学习理论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皮亚杰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经验论),也不是主观的东西(活乏力论),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建构的结果。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识图示。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以文化历史心理学为基础的学习理论,其鼻祖是杜威和维果斯基。前者寻求基于“工具理性”与“反思

4、性思维”的问题解决,后者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揭示了学习的心理过程的社会建构的本质。杜威的思维是指以语言为媒介,同环境交往,通过语言的交往,省察、构成、解决问题的反省性思维。在维果斯基看来,以科学家共同体为基础的“科学知识”,在课堂学习中首先是作为沟通的共同语言出现在人际关系之中,通过“认知活动”内化为自我内关系的个体知识。而且,这种内化,绝不是把“外部语言”单纯地改组为“内部语言”的过程,而是在外部语言的内化中,进行儿童内部语言机制(自我)的重建,通过这种重建也改组人际关系。这样,知识与认知活动,以及认识

5、活动中自我与他者的关系在现实的课堂学习中,不断地建构和再建构。建构主义者认为,所谓建构主义的学习,“不是习得现成的知识和技能,而是意味着学习者以事物与人物为媒介,通过活动而建构意义的学习。学习的对象——客观世界并不是赋有现成的意义的,而是学习者借助语言给与命名才建构了意义的。知识的意义并不存在于教课书之中,而是通过学习者的工具性思维以及同他者的沟通才得以建构的”。[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都是在探索重建学习概念的方向上赋予学习者以积极的地位,以替代传统学校教育中的处于被动地位的学习者的活动,把学习界定为以语言为媒介

6、建构对象之意义的实践。    二、探究式学习实现的羁绊:话语霸权    下面这个案例是一节小学二年级语文课《美丽的丹顶鹤》。教师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之后,意在让学生产生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说道:“同学们,你们想对丹顶鹤说些什么?”随即又出示一个补充句子:“丹顶鹤,你真……!”这时,同学们踊跃发言,有的说:“丹顶鹤,你真高雅!”突然,一位男孩站起来:“老师,我……觉得丹……”还没等这位小男孩说完,教师就立即示意“嗯,想好了,请按老师给你的句式说。”小男孩究竟想说什么,也就无从知道了。老师打断学生继续说下去的做法

7、,要求学生按他的语言模式进行思维,这在我国学校的课堂中似乎是常见的事。不可否认,模仿老师的语言模式,学生的确可以学到一些语句和词语,但却剥夺了学生自由思维的权利,灌输了老师的意志和思想,这就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所谓“灌输式”教育,即将教育变成了一种存储行为,学生是保管人,教师是储户。教师不是去交流,而是发表公报,让学生耐心地接受、记忆和重复储存材料。[3]那么,这种“灌输式”教育为何如此受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1.“灌输式”教育源于对教学概念的原初理解。在中国古代,“教”有教授、教诲、教训、告诫等

8、含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写道:“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深入分析其“施”,就是操作、演示,即传授蓍占和龟卜。后来,人们过于强调“施”,以“施”支配“教”,突出了“教”的“传授”的含义。我国古代长期过于强调“教”的传授作用,只提“教授”不提“学习”。20世纪初叶,陶行知先生留美回国后大力提倡改“教授”的提法为“教学”的提法。到了现代,虽然“灌输式”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有所改观,但教学的主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