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美的演奏形式浅析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交替发展

从陈美的演奏形式浅析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交替发展

ID:26645979

大小:49.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8

从陈美的演奏形式浅析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交替发展_第1页
从陈美的演奏形式浅析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交替发展_第2页
从陈美的演奏形式浅析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交替发展_第3页
从陈美的演奏形式浅析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交替发展_第4页
从陈美的演奏形式浅析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交替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陈美的演奏形式浅析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交替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从陈美的演奏形式浅析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交替发展从陈美的演奏形式浅析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的交替发展 .L.英籍华裔著名歌手、小提琴演奏家陈美手持小提琴满台飞舞的形象,是近年来世界音乐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她出色的表演在音乐会上极具爆发力,不仅展现其在小提琴方面的演奏功力,而且在长达3个小时的节目中不断地劲歌曼舞。这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形式让人眼前一亮,散发出青春活力与蓬勃生机。然而,听众与评论家们对她的这种表演形式也是褒贬不一。有的说,这是西洋音乐几百年来不断翻新发展的必然结果之一;有的则认为,这是高雅音乐屈迎了通俗音乐的表现。确实,现在世界音乐舞台上也是盛吹

2、改革之风,不管是西洋歌剧还是交响乐,它们的巅峰之作大都是一二百年前的作品,应该说与今天的听众,尤其是年轻听众是有一定距离的。如何使西洋古典音乐焕发青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世界各国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而力求图新。有的在交响乐队中加入电声乐器及架子鼓;有的在轻音乐队中加入成群的弦乐器等等。如法国钢琴家克莱德曼,以通俗的手法改编贝多芬的《献给爱丽丝》《命运交响乐》等,这说明了高雅的古典音乐为迎合观众,而以通俗音乐形式来演奏了。现在小提琴家陈美则以歌唱和舞蹈与小提琴完美结合的形式,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探讨:一是通俗音乐与高雅音乐交替发展的轨迹问

3、题;一是对内容与形式关系重新认识的问题。  首先,在音乐领域中对通俗与高雅并不是绝对的。其本质差异并不在音乐作品艺术质量的好坏、高低,而在于音乐作品本身的审美价值与永恒性。这里并不对这两者做过多的理性分析,而是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它们的关系。正如郭沫若在《沸羹集•文艺与民主》中讲到中国文学史评价问题时说的:凡是在前一代认为文学正宗的著作,差不多都是一些死板的东西,而不登大雅之堂的一般俗文学反倒富有生命。一代的文学正宗差不多都导源于前一代的俗文学,待到俗文学一登了大雅之堂以后,有生命的又逐渐化为死板的东西了。这种通俗与高雅的发展规律,同样表现于音乐中。例如

4、,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创作的《蓝色狂想曲》将交响乐与爵士乐融为一体,这是典型的通俗乐曲。而今,它已成为交响乐的经典之作。再拿小提琴来说,发展到今天已经积累了许多经典之作。但是,一旦发展到成熟的程度,于今天的人们来看,有些就比较死板了。例如,严谨的奏鸣曲式、较为固定的演奏姿势,整个演奏场面就显得不那样活泼了。提琴类乐器本是起源于阿拉伯等地区的一种被称为拉巴卜的拉弦乐器,后来发展成为雷贝克、里拉提琴等多种拉弦乐器,最后才定型为今天的小提琴样式。实际上小提琴于肩上演奏的姿势,说明这种乐器的演奏原本就是较为活泼的,不像我国的众多乐器都是正襟危坐演奏。我们从欧洲国家的一些民

5、间乐队中,还能感受到小提琴活泼演奏的场景,但它被吸收进交响乐团以后就变成坐着的了,只有独奏时仍保持着站着的姿势。所以像陈美那样在舞台上移动演奏,既不影响技巧的发挥,又可造就生动活泼的场面气氛,这种改革看来是可取的。由此,联想到美国费城交响乐队在遇到制造气氛时,也是几排管乐演奏者一同站起来吹奏,给人以极丰满的音响效果,大有金鼓齐鸣之势,很鼓舞人的精神士气。  因此,通俗与高雅、生动与死板无不在交替着、轮换着。生动的东西往往不拘一格,通俗易懂,发展到高雅的地步往往结构过于严谨,缺乏生气。于是又必须回过头来借用通俗以打开局面,这又是一种高雅到通俗,再由通俗到高雅的轮

6、回,上述《蓝色狂想曲》的产生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从世界音乐发展的大气候方面,似乎正处于又一轮由通俗必然王国向高雅自由王国过渡的阶段。因此,像陈美那样突破传统的做法是值得提倡的,说不定由此而形成一个新的高雅音乐品种。  其次,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对立统一的,它们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各以对方条件存在。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法表现。正如俄国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所说:如果形式是内容的表现,它必然和内容紧密联系着,若想把它从内容中分出来,那就意味着消灭了内容,反过来,若想把内容从形式中分离出来,那就等于消灭了形式。从艺术创作过程来看,

7、艺术家总是先有一定的内容,然后才选取适当的形式;总是先考虑反映什么样的社会生活,选择什么样的题材,揭示什么样的主题,然后再根据内容的需要,决定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现。这就是内容对形式的决定作用,即所谓内容先行论。虽然形式取决于内容,但它不是像镜子那样消极地反映内容,而是积极地影响着内容。完美的形式能够帮助内容充分表达,增强作品内容的艺术感染力,更主要的,形式还有它的相对独立性,即形式一旦固定后,便有其特有的规律,形成了一系列形式美的法则。且形式的变化较为缓慢,常常可能落后于内容的发展。也就是说内容发生变化时,旧的形式并不一定即刻消失,在创造表达新的内容和新的形

8、式的开始阶段,还会运用那些与旧内容有联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