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ID:26666994

大小:53.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8

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_第1页
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_第2页
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_第3页
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_第4页
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数学教学“用教材教”的实践与思考“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第八次课改提出的重要理念。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做到从“教教材”转向“用教材教”,具体说就是如何让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行为基于教材但又不为教材所束缚,怎样使教学源于教材但又高于教材,使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真正“跳板”,成为学生学习和创新活动的有力凭借。笔者以为,其中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先解读教材,获取自己所需要的资源,这是“用”的基础;另一是要将教材中所获的“资源”经过适度转化,整合并优化于教学活动之中,这是“用”的灵魂。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做到“用教材

2、教”,谈点个人的实践和体会。    (一)解读教材    教材为学生活动提供了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无论课堂教学如何创新,偏离了教材的主旨,学生获得的只能是“墙上芦苇,腹中空,根底浅”。因此,准确地解读教材是实施“用教材教”的关键。要知道,教材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次改编都有它的道理,不很好地领会与实施,其结果便不能走出“教教材”的窠臼。所以要想做到“用教材教”,教师首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明白编者的设计意图。应该说,书本上的每一道例题,每一组习题,每一幅插图,每一段变

3、色文字,每一个虚线框……都显示着一种知识,牵引着一条线索,指引着一种方法,隐含着一种思想,教师要通过解读,好好去揣摩,去追溯,去挖掘。只有这样,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才能准确到位。只有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了,教材才有可能被用好、用实。只有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准确到位了,才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开发教材,把教材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二)开发教材    在文本解读之后,教师应确立教学目标并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不是直接把教材转化为教案,而是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并对之进行进一步开发,系统化为设计案例

4、。  1.思路设计:从教材思路到教学思路。  按照什么思路或顺序开展教学活动决定了整个教学进程的走向和风格。设置和勾画什么思路则是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资源的了解而定。教师必须对相关问题进行思考,如学生的哪些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实践可以作为课程资源、学生需要按照哪种进程进行学习、能否反映教材所涉及的要素及所暗含的目标,对这些问题的预设往往能够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展开。  事实上,教材设计时总是预设一些教学对象和教学情景,基于此种设定设计了教材思路,但教材思路并不完全是课堂教学中必须遵循的教条

5、。这是由于教材是一种文本化材料,而文本材料所覆盖的时间和空间都是十分有限的,因而它不可能完备地呈现出教学思路。再说,教材设计中的对象、场景、难度并不一定适合教师当时、当地的教学。鉴于此,这就需要教师在应用教材时对之进行程序化、动态化的更新、调整、补充、重组,从而达到教学设计的优化。  例如,在教学《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一课,教材安排了摸球游戏,教材在编排中,是将4只红球、2只黄球直接呈现出来的,教学中如果按教材编排的思路,在游戏前预先告诉学生红球和黄球的个数,再让学生做摸球游戏,这样就使游戏失去了悬念。而我在教

6、学中,对教材进行了一些改造,即预先不告诉学生红球和黄球的个数,而是将4只红球、2只黄球先放入布袋让学生摸,根据摸球的结果让学生猜测谁赢的可能性大,并推断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然后再展示布袋中的球,最后验证学生的猜想。这样来设计便使游戏产生了吸引力,也引出了学生对探究的渴望。又如,在教学二年级教材中的《确定方向》时,正值本校去扬州瘦西湖进行春游,于是,笔者便有机地利用这一教学资源,设计了扬州瘦西湖的旅游线路,让学生做小导游。这样将学生可感、可触摸的数学内容有机地融合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切实感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

7、,同时也让学生感到学习很有意思。  2.内容设计:从文本内容到教学内容。  课程内容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整体来看,教材通过结构化、情境化等手段将其融于统一组织中,但这仅是课程内容的一种文本化方式。教师要根据教材反映的要素,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等,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重新选择和组织以使之教学化。  就课程内容的学科知识要素来说,教材通过多种形式、素材等将静态的知识情境化、生命化。教材设计者照此方式设计学生的知识理解过程,从而为教师的相关教学设计提供了模板或提示。但无论如何,教材内容仍是静态的,是一个范

8、例,一个典型,而不是全部,这就需要教师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对之进行教学化处理。  比如教学“圆的认识”,如果按照教材编排的顺序来进行教学,一般是先介绍生活中有哪些是圆形的物体,怎样画圆,画圆以后找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然后再教学半径和直径的关系,最后进行练习。而笔者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则打破了教材呈现的顺序,把学生带到操场上,围成一个长方形,在长方形的正中间放一个筐子,让学生向这个筐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