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与思考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与思考

ID:31163495

大小:102.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06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与思考_第1页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与思考_第2页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与思考_第3页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与思考_第4页
资源描述:

《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与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与思考  在新课程实施中,常常有教师将新课程单纯视为教学内容的变革和教材调整,认为只要把新的知识结构教给学生也就完成了新课程赋予的使命,这些都是对课改的偏见。数学新教材最大的变化是更加注重通过适当的问题情境,引出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然后在“观察”“思考”“探究”等活动中,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亲身实践、主动思维,从而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因此,对教者而言,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才是课改最根本的转变。  一、教教材注重知识目标,用教材教更有利于三维目标的达成  首先,教教材者在确定学习目标时侧重于直观的知识目

2、标,往往会忽视能力目标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定位。由于一直停留在教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元素缺少挖掘,更谈不上有效地利用,从而导致所有的教学活动只停留在表面和形式而丢了内在和灵魂。毋庸质疑,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其生活基础和现实基础,来源于生活,立足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对数字的研究上,是枯燥的,也是空洞的,是毫无价值和意义的。4  其次,教教材,目标是让学生会做题、会考试;用教材教目标是让学生借助于教材,体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从而启迪心智、训练思维、培养兴趣、学会学习、学会解决问题。高考并不是学习

3、的全部,但学习将会伴随我们每个人的一生。用教材教给学生的不应该只是书本知识,更多的应该是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学会学习。  第三,教教材完成教材编排的内容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用教材教的任务是通过完成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品质和创新精神,这既是教学的目标,也是课改的追求。新课改就是要从源头上、从课堂这个教学的主阵地上把素质教育真正推向深入,要求每一个教师把教书、育人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重新审视高分低能现象,让教育回归理性和常态。  二、教教材的过程是识记和接受的过程,用教材教的过程是领悟、探究、生成的过程  首先,教教材,教师是主

4、演,学生是听众,传承现成;用教材教,教师是导演,学生是主演,体现个性,注重生成。教教材,教者想办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接受结果,而用教材教是让学生更多地亲历得到结果的心路历程并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学生敢于思考、敢于质疑。  其次,用教材教,教者不能一厢情愿地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事先强加于学生学习教材之前,让学生直面最质朴的教材本身,要充分相信学生,充分发扬民主,淡化自我,让学生的意见和个性得以尽情展现,让课堂变成学生找回自我、分享合作、感受愉悦、饱尝知识、实现自我的广阔平台。4  第三,教教材,教材是纲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走不出教材;用教材教,教材只是载体,教

5、什么是相对开放的。这里,留给教师的问题是如何确定学习目标和根据什么来确定,这不仅体现教者的教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更反映教者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水平;留给学生的问题是各自的学习基础和已有的认知水平,面对教材自己究竟对什么最感兴趣,能理解并接受到什么程度。教者的职能就是让不同的学生在面对同样的教材时能从中汲取各自最想得到也能得到的那一部分,并把这一作用发挥到极致。  三、教教材,教材的高度就是学生学习的高度,用教材教对学生的认知高度不封顶  首先,教教材,教师、学生的活动极其有限,教师多说一句学生可能听不懂,学生多问一句,教师也许会觉得没必要,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

6、的标杆叫高考。用教材教,留给师生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教材的基础上走得更高、更远,教师也要对学生的问题予以必要的帮助。这样一来,教师备课时就不得不考虑学情,体现备课的梯度,从而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分类推进的原则。  其次,教教材,学生的思想统一到教材,殊途同归,学生的思维是收敛的;而用教材教,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领悟,各抒己见,各显其能,学生的思维是辐射、发散的。可以说这是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这一转变最本质、最具深远意义之所在。  第三,教教材,不分地域,不论学情,由于大家面对的是同一教材,如果要求一样,出现问题不可避免。而用教材教,教

7、者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准契合点,活用教材,让教材最大限度地为教学服务,为学生的全面、最大化发展服务。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时局呼唤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主阵地的课堂,必须在探索和改革上体现新课改的要求,认真领会从“教教材”到“用教材教”4的转变的思想内涵,重新审视教材,认真学习教材,深挖教材的思想灵魂和精神实质,摈弃急功近利的纯知识教学,在学生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上倾注更多心血,使我们的学生会学习、能合作、善相处、爱质疑、敢创新,能让他们学得自信,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责任编辑罗艳)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