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气相色谱法

7.2 气相色谱法

ID:26679562

大小:672.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28

7.2 气相色谱法_第1页
7.2 气相色谱法_第2页
7.2 气相色谱法_第3页
7.2 气相色谱法_第4页
7.2 气相色谱法_第5页
资源描述:

《7.2 气相色谱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气相色谱的发展:1952年,Mattin、Synge和James发明气-液色谱法;1954年,Ray将热导检测器用于GC,扩大了GC应用范围;1956年,VanDeemter总结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速率理论;1956年,Golay发明了GC毛细管柱;1979年,弹性石英(熔融二氧化硅)毛细管柱的出现,解决了玻璃毛细管柱易碎和表面活性太强的缺陷。气相色谱的类型按固定相状态分:气-固色谱法、气-液色谱法。按柱类型分:①填充柱GC:在内径约4mm的金属或玻璃管内填充数µm级粒径的固定相颗粒;柱长1~3m。形状为U型和螺旋型。②毛细管柱GC:使用内径0.1~0.5mm石英毛细管;或者在毛细管内壁涂

2、覆固定相(开管毛细管柱),或者将固定相颗粒填充于毛细管内(填充毛细管柱)。按分离机理分:吸附色谱法、分配色谱法。气相色谱的特点分离效率高:毛细管柱的理论塔板数可达百万;能分离性质极相近的物质(如烃类异构体);可同时分离100多个物质。分析速度快:几分钟至几十分钟。灵敏度高:10-9~10-12。样品用量少:进样量仅几微升。丰富的检测技术:热导、氢火焰离子化、电子捕获等30余种检测器。分析对象广:挥发性物质;或易于衍生化的非挥发性物质。成熟的联用技术:与MS、IR、AAS、ICP/MS等联用。气相色谱仪器基本构成由气路、进样、分离、控温、检测和数据系统组成。核心部件:色谱柱和检测器。气路系统

3、:1.流量控制精确、载气流速稳定、气密性好;2.最常用载气为高纯氮(一般要求99.99%)。氢气、氦气、氩气也使用。3.活性炭或分子筛净化器除去载气中的水、氧等杂质。4.流速的调节和稳定是通过串联使用减压阀(10MPa以上→0.5MPa以下)、稳压阀和针形阀实现。分离系统(色谱柱):1.填充柱:通常为常规尺寸不锈钢颗粒填充柱。2.毛细管柱:填充为开管毛细管柱。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和气化室。进样器:1.液体样品一般采用微量注射器直接注入;2.气体样品常用色谱仪本身配置的六通阀定量进样。气化室:1为了让样品瞬间气化而不分解,要求气化室热容量大,无催化效应。2.为了减少谱峰变宽,要求气化室死体积

4、尽可能小。控温系统:l1.温度影响目标物质气化效率、色谱柱分离选择性、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2.需要对样品气化室、色谱柱箱和检测室分别控温。3.柱温控制方式有恒温和程序升温两种。程序升温: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逐渐升高(线性或非线性),以达到用最短时间获得最佳分离的目的。对于沸点范围很宽的混合物,如果采用恒温操作,会出现低沸点物质出峰太快,峰重叠;或者高沸点物质出峰太慢,峰展宽。通常,沸程大于80-100oC的混合物需要采用程序升温技术。如何确定温度程序?1.升温方式:对于沸点分布均匀的样品,可以采用单一线性升温。2.起始温度:通常选择低沸点组分沸点附近。3.升温速率:兼顾分离度和分析时

5、间。对于一般填充柱,3~8oC/min;对于开管毛细管柱,0.5~20oC/min。对难分离组分段,需采用慢速升温或恒温。4.终止温度:取决于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和高沸点组分。在不超过固定液最高使用温度的前提下,选择难分离组分的平均沸点温度附近。程序升温色谱系统程序升温技术对色谱系统有特殊要求:1.为了克服随温度变化引起的基线漂移。需采用基线扣除技术或双气路系统(双柱、双检测器)。2.程序升温过程中,要保证载气流速恒定,因此需要有温流阀。3.因为气化室和检测器需要恒温,而柱温箱要快速升温或降温,因此,要有三个各自独立的加热系统。4.需要程序升温控制器,且要求重现性好。检测系统(检测器):分为

6、浓度型和质量型两类。浓度型检测器:测量载气中组分浓度的瞬间变化,即响应值正比于组分浓度。如热导(TCD)、电子捕获检测器(ECD)。质量型检测器:测量载气中所携带的样品进入检测器的速度的变化,即响应值正比于单位时间内进入检测器的组分质量。如氢焰离子化(FID)和火焰光度检测器(FPD)。检测器应具备灵敏度高(检出限低)、死体积小、响应迅速、线性范围宽和稳定性好等特性。通用检测器要求适用范围广;选择性检测器要求选择性好。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载气的选择:1.若载气流速大,可用分子量小、扩散系数大的H2或He;若需流速小,则可用分子量大、扩散系数小的N2或Ar。2.载气流速可以通过H-u曲线来

7、选择。为缩短分析时间,可选比u最佳稍大的载气流速。3.长柱会产生大的柱压降,宜采用H2。4.考虑检测灵敏度,TCD宜用H2或He,FID宜用N2。进样条件选择:1.进样量:关系到谱带初始宽度。在满足检测灵敏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进样体积。对于填充柱,液体试样为0.1~5μL,气体试样为0.1~1mL。2.进样速度:应该快速,一般一秒以内,以免原始区带过宽。3.进样口温度(汽化室温度):应能使样品迅速气化,又不至于引起样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