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枝梢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山楂枝梢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ID:26712241

大小:50.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8

山楂枝梢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_第1页
山楂枝梢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_第2页
山楂枝梢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_第3页
山楂枝梢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_第4页
资源描述:

《山楂枝梢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山楂枝梢病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杨晟楠李文朗王坤宇孙超  摘要着重介绍了山楂常见的山楂枯梢病、山楂丛枝病等2种枝梢病害的发生特点,并总结了其防治技术要点,以供山楂种植者参考。  关键词山楂;枝梢病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    山楂别名山里红、红果,原产我国。其果、叶和种子含有许多药物成分,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可供鲜食,还可以加工成多种风味浓郁的食品和饮料,被誉为延年益寿的“保健食品”和“疗效食品”,因此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但近年来,山楂枝梢病害有蔓延趋势,严重影响着山楂的产量、品质和价值。常见的枝梢病害有山楂枯梢病、山楂丛枝病等[1-2]。现将这2种病害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2、,以供果农参考。  1山楂枯梢病  1.1发生特点  该病主要危害果桩,即果柄坐落处。染病初期,果桩由上而下变黑,干枯,缢缩,有明显的病健界限;发病后期,病部表皮下出现黑色粒状突起物,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座;后突破表皮纵向开裂。翌春病斑向下蔓延,严重时新梢枯死。叶片萎蔫,最后导致干枯死亡,并残留于树上不易脱落。  山楂枯梢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中的樱桃枝枯壳梭孢菌[3]。又称枝枯病。该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二至三年生的果桩上越冬,翌年6—7月遇雨产生分生孢子,此时可进行再次侵染,一般会从二年生的果桩入侵,形成病斑。老龄树、弱树、修剪不当及管理粗放的果园发病重。一

3、般是在树冠内膛发病较多。此外,该种病害的发生与否与当年生果桩基部的直径密切相关,一般说来,直径0.3cm以下,发病重;0.3~0.4cm发病较轻,0.4cm以上,基本不发病。  1.2防治技术  一是选择较抗病品种。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采后及时深翻土地,同时沟施基肥100~200kg/株。早春发芽前15d,施碳酸氢铵1.0~1.5kg/株或尿素250g/株,施后浇水。三是病菌主要在2~3年果桩上越冬和造成病枯梢,因此应采取冬季修剪和发病期及时剪掉病枯枝梢以消除菌源,可以有效地减少菌源控制病害。可在发芽前喷45%晶体石硫合剂30倍液,或1∶1∶100倍式波尔多液,或3~5°

4、Be石硫合剂、10%银果乳油500~600倍液等[4]。四是发生期进行药剂防治。5—6月进入雨季后,喷洒62%噻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600~7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等,15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2山楂丛枝病  2.1发生特点  染病山楂从枝病的山楂树早春发芽迟,一般较正常植株晚1周左右,无明显节间枝条,可致使小叶簇生或黄化,病枝由上向下逐渐枯死或花器萎缩退化,花芽不能正常抽出果枝或花小、呈畸形,花多由白色变成粉红色至紫红色,不结果。病株根部萌生蘖条,易带病,移栽后显症,1~2年

5、内枯死[5]。病原为山楂植物菌原体。发病规律是:多与蝽象、叶蝉、蚜虫等刺吸式昆虫在病、健树上危害、交叉传染有关,其自然扩散存在初次侵染源,其分布特点为常在发病严重地块有几棵山楂树同时感病,呈点片状分布。  2.2防治技术  一是培育无病苗木。在无病区采取接穗、接芽;接穗消毒,对于带病接穗,用1000mg/kg盐酸四环霉素液浸泡30min可消毒灭病;苗木培育时可喷洒盐酸土霉素溶液500~1000mg/kg,连喷3次有效果;苗圃中一旦发现病苗,立即拔除。二是加强栽培管理。加强果园肥水管理,增施有机肥,深翻土地。土质较差的可换土,改良土壤,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三是铲除病株,防止传染。

6、结合冬季修剪,将病枝残枝剪除,发现有病树及时刨除,清除传染源。清理果园,集中烧毁。四是主干环剥。可在春季树液流动前,在树主干的中、下部进行环状剥皮,宽3~5cm,阻止病由下向上蔓延。五是及时防治蝽象、叶蝉、蚜虫等刺吸式昆虫,防止传病。六是灌药防治。4月、8月在病枝同侧树干钻2~3个孔,深达木质部,将薄荷水50g、龙骨粉100g、铜绿50g研成细粉,混匀后注入孔内,每孔3g,再用木楔钉紧,用泥封闭,杀灭病体,根治病害。七是涂去疯灵。春季发芽前,于树干基部开1个环状小槽,深达韧皮部1/2,将药液灌入槽内,用塑料薄膜包扎严密,隔1个月再涂1次。树粗20cm施8g,40cm施16g,疗效

7、较好。  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