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府办〔2016〕32号

苏府办〔2016〕32号

ID:26718049

大小:512.50 KB

页数:28页

时间:2018-11-28

苏府办〔2016〕32号_第1页
苏府办〔2016〕32号_第2页
苏府办〔2016〕32号_第3页
苏府办〔2016〕32号_第4页
苏府办〔2016〕32号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府办〔2016〕32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苏府办〔2016〕32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苏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的通知各市、区人民政府,苏州工业园区、苏州高新区、太仓港口管委会;市各委办局,各直属单位: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苏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修订)》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6年3月2日(此件公开发布)—27—苏州市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2015年修订)目录1总则1.1编制目的1.2编制依据1.3工作原则1.4适用范围1.5事件分级2组织机构与职责2.1组织体系2.2领导机构2.3办事机构2.4地方职责2.5专家

2、组2.6成员单位及其职责3预警和预防机制3.1预警监测与风险分析3.2预警预防4应急响应4.1分级响应—27—4.2信息报告4.3响应程序4.4指挥协调和紧急处置4.5应急处置措施4.6应急监测4.7信息发布4.8应急终止5后期处置5.1善后处置5.2调查分析5.3保险6应急保障6.1资金保障6.2应急物资保障6.3通信保障6.4应急队伍保障6.5技术储备与保障7宣传、培训和演习7.1宣传7.2培训7.3应急演练8附则—27—8.1奖励与责任8.2名字术语8.3制定、更新与解释部门8.4预案实施时间(附件1~5)—27—1总

3、则1.1编制目的为建立健全本市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我市应对涉及公共危机的突发环境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控制、减少突发环境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市的环境安全和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可持续的全面发展,特制定本预案。1.2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管理办法》《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突发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办法》《突发环境事件调查处理办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

4、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江苏省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法》《苏州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及有关法律、法规、应急预案的要求,制定本预案。1.3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加强防范。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建立突发环境事件风险防范体系,提高我市突发环境事件防范和处理能力。2.—27—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坚持属地为主,各辖市、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实行分级响应,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责任单位和事发地人民政府必须作出“第一反应”,

5、果断、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组织应急救援队伍,全力控制事态发展,并立即向上级人民政府报告。3.预防为主,加强管理。高度重视环境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坚持预防与应急相结合,常态与非常态相结合,做好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依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加强应急管理,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使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4.协同应对,科学处置。加强部门之间协同与合作,提高环境应急快速反应能力。针对不同的环境污染、生态危害的特征,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使采取的措施与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社会影响相适应。1.4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

6、于苏州市行政区域内因企业事业单位排污或由其他事件引发以环境污染为主要灾害的突发事件的预防、预警、救援、监测和处置等应急工作;配合上级环境应急指挥机构对发生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特别重大或重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响应工作。因生产安全、交通运输、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或恐怖袭击引发以环境污染为次要灾害的突发事件,启动其他相关应急预案。核与辐射事件应急预案另行制定,不包括在本预案范围内。—27—1.5事件分级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1.5.1特别重大环境事件

7、(Ⅰ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5万人以上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5)因环境污染造成我市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1.5.2重大环境事件(Ⅱ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或重伤的;(2)因环境污染疏散、转移人员1万人

8、以上5万人以下的;(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该区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27—(5)因环境污染造成我市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6)造成跨省(市)级行政区域影响的突发环境事件。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