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下的遐想》

《月光下的遐想》

ID:26750600

大小:61.0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月光下的遐想》_第1页
《月光下的遐想》_第2页
《月光下的遐想》_第3页
《月光下的遐想》_第4页
《月光下的遐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月光下的遐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海量课件、教案、试题免费下载,尽在kejian.glzy8.com课件下载网!九年级(上)第六单元                     月光下的遐想                        设计者:刘晚君 一、明确习作目标1、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驰骋思绪和情感。2、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二、置身生活情境同学们,首先让我们一齐朗诵李白的《静夜思》,去感受一下对月抒怀的情思吧!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以月亮为题材,为触发点,吟诗赋间的例子可谓俯拾

2、即是:“烟笼寒水月笼沙”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迷朦而清冷的秦淮秋夜图;“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寄托了作者多么缠绵执著而又痛苦的情感,一轮寒月映衬出诗人心绪的凄寒;“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诗人借中秋圆月抒发对亲人的思念,感情是多么深沉……我们沐浴着月光成长,在月光下放飞理想。孩提时代,与月亮赛跑,羡慕在广寒宫喝桂花酒的吴刚;童年时期,我们在月光下玩耍,捉迷藏,想着嫦娥与我们共舞;如今的我们一定有更多的感悟、遐思。同学们,既然如此,那何不让我们也来观察月亮,走近月亮,用心去感悟月亮呢! 三、自我感悟升格“遐想”类

3、的题目有一定难度,往往需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写作前,首先要审清题意。“遐想”,《现代汉语词典》上的注释是:悠远的思索或想象。怎样把自己感悟、遐想付诸文字,写出一篇情文并茂的习作呢?下面,让我们从古人的诗词,令人的文章中去感悟。以月亮作题材的好文章,古往今来,有许许多多,同样面对头顶的一轮明月,李煜发出“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哀叹,苏轼表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达观,王昌龄借月抒发“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慨叹!再欣赏一下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写月名段吧!月亮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

4、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春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罩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影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愣愣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缀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铃上奏着的名曲。从古人的吟咏和朱自清的写月名段中,我们不难感悟到以下三点:一是立意要深刻、独到。所谓悠远的思索,讲的就是立意的深刻周到。就是说,我们的思维

5、不能停留在浅层的感性认识上,对生活的分析,不能表面化,要深入思考事物的内涵,做到见人之所规,言人之所未言。二是构思要精巧、独特。文章的构思精巧、独特,这样才能达到“人人心中有,别人笔下无”的效果。怎样做到构思精巧独特?本次作文,可采用的思路大体上有:1、联想寄托。诗人们在“月”中寄托了无限情感,如“露从今夜白,海量课件、教案、试题免费下载,尽在kejian.glzy8.com课件下载网!月是故乡明”寄托思乡之情,“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托兄弟之情。可就这些感情展开联想,讲述月夜发生的故事,如中秋赏月,元宵月夜等

6、;或通过月景赞美生活,或与亲人游子联系起来,以此表达主题。2、想象升华。关于月,中国古代有许多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如嫦娥奔月,天狗吃月等,可以从中取材,联系现实巧编故事。3、变换视角。以月亮的全体视角虚构离奇故事,表达深刻主题,创作出具有自己个性特色的文章。三是抒情要自然、真切。写文章的目的就是抒发心中的感情,感情似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在文中体现出来?1.直抒胸臆 2.寓情于景3.融情于事 四、关键环节导练我们感悟明确了“遐思”类文章的基本写作要求,并且学习了构思和抒情的方法;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做几个练习。

7、     1、展示你课外搜集的古今中外有关写月亮的诗词名句。参考: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醉不成欢惨将剧,别时茫茫漫江月。(白居易《琵琶行》)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枚《泊秦淮》)晓镜但愁云鬟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清秋冷落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贞《生查子》)2.写月名段导读练习啊!中秋节,在我的故乡,现在一定又是家家门前放一张茶几,上面供一副香烛,几碟瓜果月饼。孩子们急切地盼望那

8、炷香快些焚尽,好早些分享给月亮姑娘享用过的东西,他们在茶几旁边跳着、唱着:“月亮堂堂,敲锣买糖,……”或者是唱着:“月亮嬷嬷,照你照我……”我想到这里,又想起我那个小同乡,那个拖毛竹的小伙子,也许,几年前,他还唱过这些歌吧!                               ——摘自茹志娟《百合花》导读练习:这段中秋节的描写体现出     特点?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