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创新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人才培养创新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ID:26754527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9

人才培养创新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_第1页
人才培养创新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_第2页
人才培养创新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_第3页
人才培养创新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_第4页
人才培养创新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人才培养创新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人才培养创新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摘要]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依存共生,寻找人才培养模式突破,满足区域经济人才需求。  [关键词]人才培养创新高职教育区域经济  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是近二十多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大众化的高等教育形式。它与区域经济依存共生,已经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的关系    1.高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动因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现代教育的形式,它的兴起与发展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具体来说,发展高职教育的原动力来自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区域经济的快速发

2、展引发的人才需求;来自于行业对从业者职业技能的要求及变化;来自于行业、企业对高职教育直接的参与和支持。现代经济社会对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是高职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为高职教育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因此,经济和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是高职教育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  2.区域经济特征对高职教育的制约作用  区域之间因自然条件、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以及区域在全国分工中条件的差异而形成各自的经济特征。区域经济特征主要表现在区域差异和区域优势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高职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首先,发展状况取决

3、于区域经济为其提供多少社会剩余产品,提供多少受教育的对象和提供多少时间用于智力活动。区域经济总量水平使区域教育投入存在明显的差异;其次,区域产业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的专业结构。不同地区的产业特点对劳动力的类型结构有不同的要求,在农业占有很大比例的地区,劳动力的类型必然以农民为主;在石油生产占有很高比例的地区,劳动力的类型必然以石油工人为多。区域产业结构变动和发展趋势及其对劳动力类型的需求结构对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有着直接的影响。劳动力需求结构反映了产业结构对劳动力的需要,而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类型不仅反映了区域内劳动力的构成

4、状况,也反映了区域内劳动力的供给结构状况。再次,区域技术结构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区域技术结构的变动和发展及其对劳动力层次的需求直接影响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层次。我国各地、各产业间技术构成水平发展很不平衡,既有接近甚至赶上发达国家的产业和企业,也有技术水平十分落后的地区、产业和企业,因而,高职教育必然是多层次的。同时,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这一本质特征决定了它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寻找人才培养模式突破,满足区域经济人才需求    1.推进内涵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办学保障  高职教

5、育的迅猛发展,在院校数量、招生规模、在校生人数等方面都已经超过了本科院校,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当前高职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是社会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二是高职的就业还不令人满意,三是创新理念意识匮乏。  以我院为例,8年办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在校生规模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万人。学院在发展初期重心主要是在规模发展上,中后期才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内涵建设方面来,形成——以依托行业,走具有鲜明交通特色的全方位紧密型产学研结合之路的办学特色,这一特色在2004年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已经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的认可

6、。学院每年召开年度教学工作会议,着重围绕如何在规模扩大的同时,保证并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特别是人才的创新素质,进行全院教育思想大讨论,不断转变观念和提升理念,大力推进学院内涵建设,培养具有“适岗、应用、变岗、创新”的面向交通及相关行业需要的工程实施、基层经营管理、技术应用型的高技术人才,为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办学保障。  2.推进类企业文化建设,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有利条件  从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来看,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为继续教育提供培训场所、为技术革命提供创造基地。从高职教育与区域经济发

7、展的关系来看,高职教育具有地方性和行业性特征,高职院校要建立具有行业属性和职业特点的专业文化,只有在各专业建立与相关行业(或职业)理念衔接的专业文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建立真正具有高职特色的类企业文化。也只有专业定位准确,才能实现“产销”链接,否则将给毕业生的就业带来很大的困难,使高职教育失去活力。相对于普通高校的教育过程而言,高职院校有其特定的教育内涵,主要是因为高职教育更强调实践教学,贴近岗位。由于高职实践课时占总课时的40%~50%以上,即学生在企业学习时间与在校学习时间基本相当。学生有一半的时间在校学习基础知识、

8、专业知识与各种习惯,还有一半的时间在企业中进行实践教学,又学到了岗位技能和企业精神。高职院校与地方行业企业的联系最密切,像高职院校的教学过程离不开企业一样,在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上,也不应该闭门造车式地疏远行业企业,需要企业的参与和支持,为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创建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发展高职教育,形成产学研结合良性互动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