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进展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进展

ID:26771791

大小:52.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进展  _第1页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进展  _第2页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进展  _第3页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进展  _第4页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进展  _第5页
资源描述:

《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进展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进展【摘要】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其引起的进行性骨痛、骨关节功能障碍、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单发的骨转移可用局部放疗的方法,而多发的骨转移可用局部放疗、放射性核素、双膦酸盐等联合治疗。【关键词】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可导致骨结构破坏,主要表现为进行性骨痛、骨关节功能障碍、脊髓压迫、病理性骨折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利用放射治疗控制骨转移灶并减轻症状,缓解疼痛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放射治疗现状及

2、进展进行综述。1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放射治疗原理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核素内照射等。外照射缓解疼痛的作用原理可能是射线对骨组织的细胞毒作用,影响神经末梢去极化过程,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抑制缓激肽、前列腺素等疼痛介质的分泌。射线还可直接杀灭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使病灶缩小,减轻骨膜和骨髓腔的压力,缓解疼痛。同时射线还能使胶原蛋白合成增加,血管纤维基质产生,成骨细胞活性增加而新骨形成,有利于维持骨结构。核素内照射是通过静脉注射、口服或组织间置入的方法将放射性核素引入体内,使骨转移部位出现高度选择性的放射性核素浓聚,利用核素不断发射射

3、线对转移灶进行照射,杀死肿瘤细胞,使骨转移病灶缩小或消失。2恶性肿瘤骨转移放射治疗方法2.1外照射外照射能控制肿瘤对骨的破坏,较快地缓解疼痛,减少对止痛药的依赖和需要量,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已成为恶性肿瘤骨转移治疗的首选。常用局部单野、两野对穿、三野照射及调强放疗(IMRT)技术。常规分割每次2Gy,5次/周,总剂量30~60Gy;中分割每次3~4Gy,3~5次/周,总剂量30~40Gy;低分割每次4Gy,2次/周,总剂量20~28Gy;大分割30~36Gy/10~12次/2~2.5周,国外学者常用分次方式为8Gy单次照射或多分次30G

4、y/10次、20Gy/5次照射。权循凤等〔1〕分常规分割和中分割两个剂量组对40例78处病灶进行照射发现,不同放射剂量分割组对原发病灶控制及止痛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止痛总有效率85%。侯晓荣等〔2〕用常规分割、中分割及低分割三种不同放疗方案组对169例200处骨转移进行照射,结果疼痛缓解有效率及不同病灶部位的疼痛缓解有效率之间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缓解总有效率为92%,总生存时间为1~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其中单发转移病灶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多发转移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前

5、列腺癌、乳腺癌中位生存时间最长,分别为28.2、23.3个月。肝癌、胰腺癌的最短,为4.6个月。顾科等〔3〕用常规分割和大分割照射骨转移病灶,结果显示:骨转移放疗止痛总有效率92.90%,常规分割总的止痛效果明显优于大分割,但大分割照射的止痛起效时间明显快于常规分割;不合并内脏转移及原发灶得到控制者生存期相对较长,生存期与骨转移灶发生的数目无关,单发骨转移和多发骨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ze等〔4〕发现单分次与多分次放疗在生存质量、急性毒性方面无差异,但再治疗率单分次(21.5%)高于多分次(7.4%)(P0.001),

6、并且单分次放疗后的病理性骨折发生率可能更高。针对脊柱骨转移的放射治疗因脊髓耐受剂量限制,有学者〔4~5〕采用IMRT技术治疗椎体骨转移,18例病人19处病灶,以往均接受中位剂量38Gy的常规放疗,疼痛复发的中位时间是17.7个月。IMRT治疗后总的局部控制率为94.7%,48%的病人神经功能改善。2.2内照射主要是放射性核素治疗。对于广泛骨转移或转移灶位于重要脏器或对射线敏感的组织周围的患者,外照射的放疗方法受到限制,而放射性核素治疗在此显示出一定的优越性。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有:钐-153-乙二胺四甲基磷酸盐(153Sm-EDTMP)、锶

7、-89(89Sr)、碘-131(131I)、碘-125(125I)等,其缓解骨痛的总有效率在77.8%~91.1%〔6~11〕,对前列腺癌、乳腺癌的疗效好于其他类型肿瘤,而对腰痛和其他部位疼痛的疗效好于下肢痛,其主要不良反应是骨髓毒性,低剂量应用时主要表现为可逆性血细胞下降,一般在用药后3~4周达到最低值,不需特殊处理在6~8周可恢复到治疗前水平,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损害。有学者〔6〕在一组恶性肿瘤骨转移骨痛患者中分别用153Sm-EDTMP内照射治疗和帕米膦酸二钠的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53Sm-EDTMP治疗骨痛有效率77.8%,优于帕米膦酸

8、二钠(有效率44.4%),且疼痛减轻持续3周以上。89Sr在骨转移灶的聚集量是正常骨的2~25倍,对骨癌引起的疼痛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目前研究认为89Sr的治疗剂量在1.48~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