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纪以来山西的旧石器考古与研究

本世纪以来山西的旧石器考古与研究

ID:26772558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本世纪以来山西的旧石器考古与研究_第1页
本世纪以来山西的旧石器考古与研究_第2页
本世纪以来山西的旧石器考古与研究_第3页
本世纪以来山西的旧石器考古与研究_第4页
本世纪以来山西的旧石器考古与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本世纪以来山西的旧石器考古与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本世纪以来山西的旧石器考古与研究[�P键词]山西;旧石器考古;考古发现;研究中国4/vie  [摘要]文章简要梳理了进入本世纪以来山西旧石器时代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概况,总结了山西旧石器考古发展的特点,初步分析了制约山西旧石器考古发展的因素,指出,今后必须加强对后备人才的培养,同时联合全国同行的力量,除了继续在原有工作区域开展阶段性、立体式工作外,还需在大同盆地、忻定盆地、太行山西麓以及中务山南麓等旧石器考古与研究的薄弱地区展开调查、发掘和系统研究工作。  本世纪初,王建、王益人先生曾对山西旧石器时代考古与研究进行全面回顾,梳理了山西过去

2、近80年的旧石器考古发现,总结了上个世纪山西旧石器研究的特点,在展望部分,他们指出,21世纪,山西旧石器考古应该加强区域文化研究,针对不同区域展开长期而系统的旧石器考古与科研工作,重视多学科综合研究,同时建议加强我国旧石器考古基础理论研究,建立一套统一而完备的田野考古模式和学术研究操作规范。进入21世纪已有10余年,山西旧石器考古有了一些新收获,学术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很有必要对这十多年的成果做一次归纳总结,以便了解山西旧石器考古这些年的进展与工作特点,作为后续开展野外工作与深入研究的基础。  从区域划分的角度看,10余年里,山西旧

3、石器考古区域的分布情况是:吕梁山南端,以柿子滩S1地点为中心的遗址群的大规模调查和重点发掘;汾河谷地,集中在汾河中下游,以丁村遗址(54:100地点)为中心的丁村遗址群;太行山西麓南端,以陵川县为主要区域的洞穴遗址的调查与试掘。  1.吕梁山南端  1980年代柿子滩遗址被发现,并进行试掘,收获颇丰。  进入2000年后,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为主导,在吉县清水河两岸进行了拉网式野外调查,核查、新发现旧石器晚期地点25处。2000-2007年,前期选择了20个地点进行试掘,确定了以高楼河为中心的旧石器晚期遗址分布区;后期重点对S9、S12

4、、S14、S24等地点发掘,这四处地点不仅出土数量庞大的石制品、动物化石、烧骨、烧石、石磨盘及磨棒、鸵鸟蛋壳装饰品等,还在S12A清理用火遗迹3处,S12C清理用火遗迹1处,S14地点清理用火遗迹17处。  2009-2010年,配合临吉高速公路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大学文博学院、吉县文管所联合从大田窝村至高楼河村一线6公里范围内展开大规模考古调查,新发现旧石器地点近50个,重点对S3、S5、S13、S26、S29、S47、S67等地点进行了发掘,其中S29堆积厚,文化遗存丰富,出土各类文化遗物极其丰富,并清理出用火遗迹285处

5、。发掘显示,以S29地点为中心,柿子滩遗址群的又一个人类活动中心区域露出了“庐山真面目”。  与上述发现相匹配的发掘简报大多数已经发表(2009-2010年配合基本建设的野外工作除外),此外,研究者对遗址出土的部分器物进行了功能分析,探讨了粟作农业起源,分析了穿孔器的钻孔方式及穿系方式等,这些研究都与微痕实验数据分析与比对密切相关。也有个别属于基础性研究,主要是楔型细石核的类型学分析,并讨论了吕梁山南端细石器文化与太行山西麓细石器文化传统问题。  研究者对s9地点出土的石磨盘和磨棒进行了表面残留物的提取及淀粉颗粒分析,结果表明,这类石

6、质工具主要加工草本和栎属植物,同时把石磨盘和磨棒的微痕分析结果与先期试验数据比对,显示它们也用来研磨颜料和磨制装饰品,这类石质工具的功能较为多样。通过对石磨盘、磨棒的功能分析,结合S9地点的工具类型、绝对年代数据等,研究者得出了值得关注的结论:占据S9地点的史前人类已经出现了半定居模式,而且处于粟作农业起源初始阶段。无疑,S9地点可作为探讨黄河中游农业起源的核心区域之一。  柿子滩遗址群数量上的扩充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表明,吕梁山南端毫无疑问是山西旧石器考古现在与未来开展野外工作的重要区域,也是探索华北细石器文化发生、早期现代人流动、北方

7、旱作农业起源等学术课题的重中之重。与吕梁山隔黄河相望的是陕西黄土高原南段,宜川县龙王迪遗址与柿子滩遗址遥遥相对,文化遗存面貌呈现出较高的一致性。柿子滩遗址东北方向,有同样处于吕梁山南端的细石器文化遗址――薛关遗址,文化面貌与柿子滩遗址有相似,也有差异,年代与柿子滩S9地点相当。从已有的发现看,黄河两岸的黄土高原南端可划出一个细石器文化圈,这里将是进行细石器文化研究的重要区域之一。  2.汾河谷地  汾河谷地发现的旧石器遗址比较集中,一个是汾河上游古交旧石器遗址群,一个是汾河下游襄汾丁村遗址群,此外,在靠近黄河左岸处还有零星旧石器地点。

8、  古交旧石器遗址群自20世纪调查并对其中的后梁地点试掘,此后并未开展更多工作。2013年古交遗址群的王家沟和后梁地点被批准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夏,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古交李家社和石千峰地点进行核查,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