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与弥尔顿悼亡妻的比较

苏轼与弥尔顿悼亡妻的比较

ID:26799248

大小:51.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苏轼与弥尔顿悼亡妻的比较_第1页
苏轼与弥尔顿悼亡妻的比较_第2页
苏轼与弥尔顿悼亡妻的比较_第3页
苏轼与弥尔顿悼亡妻的比较_第4页
苏轼与弥尔顿悼亡妻的比较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与弥尔顿悼亡妻的比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轼与弥尔顿悼亡妻的比较原文: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OnHisDeceasedWifeMethoughtIsawmylateespousedSaintBroughttomelikeAlcestisfromthegrave,WhomJovesgreatSontohergladHusbandgave,Rescu'dfromdeathbyforcethoughp

2、aleandfaint,Mineaswhomwashtfromspotofchild-bedtaint,PurificationintheoldLawdidsave,Andsuch,asyetoncemoreItrusttohaveFullsightofherinHeavenwithoutrestraint,Camevestedallinwhite,pureashermind:Herfacewasvail'd,yettomyfanciedsight,Love,sweetness,goodness,inherpersonshin'dSocle

3、ar,asinnofacewithmoredelight.ButOastoembracemesheenclin'dIwak'd,shefled,anddaybroughtbackmynight翻译:《梦亡妻》我仿佛看见我才死去的结发圣女,送还给我象阿尔克提斯由坟茔返还,是诺夫的长子强力救她出死亡,昏厥中还给她欢天喜地的丈夫。我爱妻,象是洗净了分娩的血污,按古训洁净之后已将罪赎完,恰似我深信我仍会又一次在天堂一清二楚地遇见她,无拘无束,她披一身霜罗,纯洁如心灵。她蒙着面纱,但是我似乎看见爱敬、妩媚和善良在她身上晶莹闪亮,脸上的高兴劲比谁都鲜艳

4、。然而她正俯身拥抱我,我苏醒, 她飞了,白天又带我回漆黑一片。正文:悼亡哀祭,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心理和民俗活动现象,也是历时久远、涵括众多体裁的文学主题。这在古今中外的社会发展史和文学发展史上都有明显的发展脉络和具体记载。本文拟对苏武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和英国诗人约翰·弥尔顿的悼亡诗《梦亡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比较,着重探讨两篇作品的同质性。苏轼是我国北宋时的著名词人,他的词豪放洒脱,开创了”豪放派”的先河。弥尔顿是17世纪英国诗人,也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这两位处于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诗人似乎没有可比

5、性。然而,苏轼的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和弥尔顿的14行诗《OnHisDeceasedWife》中所表现出的相同和相异之处,值得探讨。这两首诗词都是用记梦的方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怀念之情。相同的主题和表现方式表明人的情感是超越时空的。1、主题内容:苏轼的悼亡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写于妻子王弗去世十年之际,深切的表达了对亡妻的怀念。“十年生死两茫茫”,开头就以动人心弦的强音,把读者带入沉思。十载分离,生死路断,消息隔绝。“不思量,自难忘”,揭示出词人矛盾的心态。不思量即是思量,这种思念既是一种有意识的无时无刻的思念,也是一种难以

6、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可谓“此情无计可消除”。约翰•弥尔顿是英国十七世纪杰出的诗人,他的第一次婚姻并不美满,前妻去世四年后续娶凯瑟琳为妻时诗人已经双目失明,因而始终不知道其妻的容貌,但两人情深意笃,十分恩爱。不料,良辰美景短暂,一年三个月后,凯瑟琳死于产褥。弥尔顿的悼亡诗《梦亡妻》就表现了对爱妻凯瑟琳•伍德柯克永不忘怀的深情。诗的最后最后一节中:“这么亮,远胜别的脸,真叫人喜悦”,“她正要俯身把我拥抱起”,双目失明的诗人居然清清楚楚的见到了爱妻的容貌,真是喜出望外,爱妻还要亲热的拥抱“我”,岂不喜上加乐?!诗人的情绪涌上了喜悦的浪尖。但是,“

7、我醒了,她去了,白天又带给我黑夜。”感情一下又跌落悲哀的幽谷,现实的失去爱妻的苦痛又弥漫于诗人的周身,失爱之痛痛彻心肺。苏轼的《江城子》“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梦里还乡,看见亡妻与生前一样正脉脉含情的坐在“小轩窗”前梳妆打扮。弥尔顿《梦亡妻》首句“我恍若见到了爱妻的圣灵来归”即点明“我”在梦中与爱妻亡灵相会,渲染悲伤凄凉气氛,魂牵梦萦之苦,失爱之痛。梦中生死夫妻相逢的浪漫是苦涩而悲怆的,天上人间,像近在咫尺,又像远在天边,既清晰明朗又扑朔迷离。梦醒后美好的幻影消失,悲哀又代替了欢乐,梦中的喜悦更增添了生离死

8、别的现实的痛苦。正如元稹所说:“情知梦无益,非梦见何期。”2、文化心理:中国悼亡诗和西方挽歌在内容风格和文化心理方面存在的差异和中西方各自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密切相关。中国社会,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