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悼亡词研究

苏轼悼亡词研究

ID:39529447

大小:26.5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07-05

苏轼悼亡词研究_第1页
苏轼悼亡词研究_第2页
资源描述:

《苏轼悼亡词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轼悼亡词研究悼亡诗词是我国诗歌史上一类极具特色的诗歌类型,开始于《诗经》时代。《邶风·绿衣》与《唐风·葛生》是现存最早的悼亡诗作。后代延续了诗歌悼亡的写作传统。文人悼亡诗著名的有潘岳的《悼亡诗》、元稹的《遗悲怀》等。悼亡诗有狭义与广义之分,狭义的悼亡诗指悼念亡妻或亡夫之作,前面提到的作品都属此类。而广义上还包括悼念其他人以及凭吊先贤英烈的篇什,譬如沈约王维《哭孟浩然》、白居易的《哭刘尚书梦得二首》等作品。词脱胎于诗歌,因而悼亡词也随着悼亡诗而出现和兴盛。最早写作悼亡词的是苏轼,其《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是悼亡词写作开始的标志,其后,历代不少作家的笔都流泻过悼亡题材的词作。宋

2、代如黄庭坚、贺铸、李清照、史达祖、刘克庄,元代如卢挚、刘因,清代如吴伟业、纳兰性德等都写下许多摧人心肝、感人肺腑的悼亡词作。苏轼作为悼亡词的始创者,也留下了不少悼亡词,这些词实践了其“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学观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一、苏轼悼亡词的内容根据作者悼亡的对象不同,苏轼的悼亡词可以分为以下种类:(1)悼亡妻悼亡文学产生之初,就是以哀悼亡妻为目的的。《邶风绿衣》就是鳏夫睹衣思人而伤悼亡妻的作品,后世悼亡作品以此类题材为最多。夫妻之情,是爱情叠加亲情之深情,至真至深。恩爱相携白头到老是每一对男女追求的理想境界。然“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3、事古难全”,死亡是人类始终面临的永恒主题。夫妻白头偕老实在居少,一方总要先撒手入黄泉,将另一半抛在人寰。由此,无限悲哀与苦痛不可避免地加与未亡人身上。苏轼悼妻词仅《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首,时苏轼知密州为悼念温柔贤惠的亡妻王弗所作。词曰: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独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1]失妻之痛,词人十年都未曾忘记,苏轼与王弗二人曾感情之笃厚、恩爱之有加,于此可窥一斑。如今尘面鬓霜的老东坡与贤妻两重相隔,“夜来幽梦”忽见贤妻,郁结于胸中的十年之思都化

4、作了千行泪。明月之夜,词人站在短松冈之上,一种与亡妻难以言说的、悲凉疾痛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体验,纵横错杂地交织在一起,充斥了整个天地,因而读来感人肺腑。苏轼的这首悼妻词堪称千古典范,它是悼亡词的滥觞,也是悼亡词的最高成就。(2)悼亡妾在封建社会中,男子婚娶有正室和侧室。正室曰妻,侧室曰妾。自爱妻王弗去世后,加之仕途失意苏轼没有续娶,其他侍妾也都先后辞去,唯朝云朝夕相从,不肯离去。苏轼被贬岭南,朝云不畏南方瘴疠,紧随左右,不久病死于惠州。苏轼十分悲痛,写下许多诗词来悼念爱妾朝云。词作有《江城子》(银涛无际卷蓬瀛)、《西江月》(玉骨哪愁瘴雾)、《西湖》等。在苏轼的悼亡诗词中,为赵云所作者

5、最多,盖因“不合时宜”之时,“独朝云能识我”[2]。其中以《西江月》一首最为后世所赞。词曰:玉骨哪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风。素面常嫌粉浣,洗妆不退残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3]杨慎评说:“古今梅词,以东坡此首为第一。”[4]该词虽明为咏梅,实则为怀念朝云所作。全词笔墨高洁,意蕴空灵,缠绵婉转,已不是凡尘笔调。上阕写梅花之风神美,下阕道梅花之形貌美。通篇似赞梅花之美,实亦赞朝云之美,然笔至“高情已逐晓云空”句,读者才幡然大悟,如若美女子已逝若东风。这种如晴天霹雳的突兀书写,远比把悲情徐徐道来来得更加打动人心。另有一首《江城子》(银涛无际卷蓬瀛)其

6、写法和意境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颇似。2(3)悼亡友中国文人历来就有珍重友情的传统。“士为知己者死”是古代文人认为友情的最高境界,而“钟子期死,伯牙不复鼓琴”更被视为古代交友的典范。历代文人也为其知音写过不少悼亡作品,这些作品是这种真挚友情的结晶。苏轼深受传统思想熏染,广结天下好友,与众多英杰结下深厚友谊。苏轼于元丰二年(1079)为其恩师兼文友的欧阳修写过一首《西江月·平山堂》,首开悼亡词的先河。时苏轼自徐州调任湖州,途径平山堂,于是挥毫写下此词: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十年不见老仙翁,璧山龙蛇飞动。欲吊文章太守,仍歌杨柳春风。休言万事转头空,未转头时是梦。[5]

7、词人以清新隽永而又韵味十足的文字,充分表达了对欧公真诚的敬仰和深深的怀念之情。二、苏轼悼亡词的艺术特色诗与词比较而言,诗较重于“言志”,词则更长于抒情。面对生离死别的爱情和友情,文人更希望更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胸中郁结的伤悼之情,词用之于悼亡,可谓是擅其专长。词人们煞费苦心,巧妙运用各种表达方式来增强词的感染力度。考察苏轼悼亡词,主要表达技巧有以下几方面:(1)以小见大。通过对亡者日常生活的细节或亡者遗留下的东西加以回忆性描述,来表达一种“斯人长逝,温情不再”之憾,营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