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万重山漫想教案(上课非常好用)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上课非常好用)

ID:26800974

大小:72.91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上课非常好用)_第1页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上课非常好用)_第2页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上课非常好用)_第3页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上课非常好用)_第4页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上课非常好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过万重山漫想教案(上课非常好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课时序号:年月日教师姓名王峰专业部财经部任教班级10会计1、2、3班教材版本□国家统编教程□省编教材□工科教材□校本教材其它()学科名称语文周课时数12课题《过万重山漫想》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清作者思路,领会文章主旨。2、能力目标:学会理清文章思路的方法之一—寻找关键语句。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欣赏本文纵横古今的气韵之美。学习文中讴歌的知难而进的首创精神教学重点难点1、理清文章漫想的思路。2、结合课文,体会关键语句的意思。教法点拨式教学学法问题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使用多媒体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并讲授新棵一、导语:由李白的《朝发白帝城》导入,“轻舟已过万

2、重山”说明船过三峡时速度之快。  课题“过万重山(长江三峡)漫想”,“漫想”指没有限制的、不拘形式地随意想。“漫想”二字已清晰地告诉我们文章的组材方式。“过”体现的是空间,线索;“漫想”反映的是时间,组材。   人们一旦面对奇景,惊叹之余,总喜欢追根溯源,遥想当年。这是很自然的联想。看长城,会想秦始皇时代人们是怎么造长城的。同样,过三峡,也会想到很多很多。想象力的丰富奇幻,思路的活泼开阔,是与一个人的渊博的学识是分不开的。刘征(原名:刘国正,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作家和教育家、中华诗词学会的副会长、全国中语会名誉理事长)的想象是依据历史知识的推理,有根有据地想象的。我们说,读万卷书,行

3、万里路,确是思路开阔的重要条件。一、学生快速阅读,作记号,查字典二、指名学生分节朗读课文  1.问:漫想的起点在何处?终点又在何处?作者是在什么情形下开始漫想的?                  起点——夔门;终点——船过三峡。   带着神往之情的作者在穿过三峡时面对奇景感慨之极,头脑出现了空白,然后跳出了古怪的念头。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触景生情”。写景部分请同学朗读(第2节)  2.面对的是怎样的“奇景”?投影填空: “万重山”之景的观感:狂暴的江流,连绵起伏的高山,高山缺口处伸出几道光束所营造的神气境界。   作者在这里用了多种修辞以突出过万重山的观感。而这观感更详尽的则

4、来自刘白羽的《长江三峡》,请看投影: 三峡各自特点总特点瞿塘峡(夔峡)雄、奇风光神奇雄伟壮美巫峡秀、奇西陵峡(巴峡)滩多特险充满险情3.齐声朗读写景部分,体会想像一下这雄、奇、险的万重山。四、分析课文他穿过三峡是在什么时候?——比春秋战国时期“自然还要早一些”。   那个时候,穿过三峡用的是什么交通工具?——毫不含糊地使用原始的独木船。他是否真是第一个?——绝然不是第一个;在他之前必定已有许多个半路折回者,中途遇险者……   他站立在独木船上,拿起竹篙的时候会想起什么?——只是想走出去,去扩大生活的世界。作者通过一连串的设问,在他的想象里为我们塑造出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有血有肉的光

5、辉形象。这个人敢为人先,不怕危险,不顾旁人的讥笑和阻拦,毫不含糊地登上独木船,面带微笑,勇往直前,而鼓舞他穿过三峡的力量就来源于那个“只是……”的想法。这是一种朴素而又伟大的思想,是历史前进、社会发展的方向。作者在完成了对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刻画之后,又将他漫想的触角伸向茫茫的江水,并向凿开三峡、洋洋东去的江水发问:可曾想到后来竟会变成“人的胯下坐骑么”?从而反衬出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的伟力。由此,作者进一步联想到另外一些“第一个人”:       ①第一个使用石器的人。   ②第一个燧木取火的人。       ③第一个弯弓射箭的人。   ④第一个骑上马背的人。       ⑤新长征

6、中“无量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    行文至此,作者笔下的“三峡”已经成为一种象征,代表着人类已经跨越和将要跨越的各个领域的高峰;第一个穿越三峡的人也成为一个象征——代表着人类创造历史的意志和力量。正是难以数计的这样的人,构成了历史的脊梁。作者的“漫想”就因为从“实在的三峡跳到了抽象的“三峡”,意境由此而开阔、深邃。3.作者讴歌什么,期望什么?    不怕风险、勇于开拓的精神。   在建设现代化的事业中,我们需要的正是那种敢于第一个穿过“三峡”的精神。五、思考:   1.文章结尾作者为什么能感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2.文章从“艰险”到“喜悦”,包

7、含着一个什么哲理?六、继续分析课文   1.齐读课文最后两段(第三部分)作者收束了他的遐思漫想,运用记叙和抒情的笔触,描绘出万重山过后那种宽阔、平静、恬然的自然景象。江水一泻千里,天空开阔,地面平旷,沙鸥在自由飞翔。这景象,与文章开头所描写的江流狂暴、高山起伏、神奇莫测既是鲜明对照,又构成前后呼应。只有在这个时刻,在穿过三峡之后,才能真正体味到成功的喜悦。    ☆为什么作者能感到第一个穿过三峡的人曾经感到和未曾感到的喜悦?    作者在事业上有首创者甘苦的体验,面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