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巨亏警示公司治理痛点

国企巨亏警示公司治理痛点

ID:26805400

大小:51.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国企巨亏警示公司治理痛点_第1页
国企巨亏警示公司治理痛点_第2页
国企巨亏警示公司治理痛点_第3页
国企巨亏警示公司治理痛点_第4页
国企巨亏警示公司治理痛点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企巨亏警示公司治理痛点》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国企巨亏警示公司治理痛点诸多国企巨亏,表面上是经营不善、决策失误,实则是公司治理存在短板。国企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事关重大,不能只闻其亏,不见其善,唯有反思,方能破题。中国3/vie  1月-4月是年报披露季。据公告,2016年石化油服、中海油服、中远海控、*ST钒钛、中国一重分别亏损160.8亿元、117亿元、99亿元、60亿-63亿元和57.04亿元;亏损10亿元以上的国企还有:中国船舶(亏25亿-28亿元)、大唐发电(亏25亿-28亿元)、东方电气(亏17亿-22亿元)、大唐电信(亏15亿-18亿

2、元)、中信重工(亏14亿-16亿元)……本应承担“国之重器”使命的国企,却成了亏损大王。作为共和国长子,国企特别是央企大而不强的现象屡见不鲜,大批国家资源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沦为空谈。诸多国企巨亏,表面上是经营不善、决策失误,实则是公司治理存在短板。国企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事关重大,不能只闻其亏,不见其善,唯有反思,方能破题。  巨亏警示诸多痛点  曾在政府部门工作,被安排“下海”后,我长期担任国企高管,浦东建设董事长,张江高科副董事长、总经理,兼香港主板上市公司川河集团董事局主席。经历

3、了“多重”身份的历练,我认为,不论是现阶段央企大而不强还是国企改革热火朝天,都绕不开“公司治理”这个关键话题,国企巨亏警示公司治理存在诸多痛点。  先天不足,一股独大。我国国企尚未健全以完善的产权制度和市场体系为基础的经济型治理机制,仍然是“计划+行政”的双重控制以及国有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不尽合理,一股独大,呈现出“老子天下第一”的态势。一股独大的直接后果就是,国有控股股东拥有对上市公司董事会及经营者的任免权。  持股与管控正相关、与绩效负相关。主要表现在,国有上市公司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上市公司受干

4、预和管控呈正相关性,即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受其或国资部门的干预和管控越高。上市公司(包括董事长)在重大事项决策时,显著受大股东的影响。  “行政选拔”和“行政级别”现象严重。主要表现在,公司治理情况与实际控制人规范意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特别是国有控股股东对上市公司领导人的“行政选拔”现象非常突出:领导人由国资委等任免和管理,具有行政级别。由于国有股的行使主体具有特殊的强势地位,直接拥有对国有上市公司董事、董事长和经营者的任免权、监督权及升迁权,既任命董事会又任命经营者,即由政府或国有资产

5、管理部门任命在国有公司担任一定领导职位的领导人,又通过国有公司推荐上市公司的领导人。这类双重身份的领导人参与上市公司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时,既要仰视,又要俯视,既要全局,又要局部,从而左右为难,导致在进行决策时产生冲突。  主人缺位,内部人控制倾向明显。十六大报告解决了国企出资人缺位的问题,而今天,国企改革最根本的问题是要解决主人缺位的现状。就说要让员工成为国企的主人,改变国企内部人控制倾向。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突出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这就是说,并购重

6、组、引入战投、股权多元化、员工持股、中长期激励等路径即将铺开实施。  国企如何改善治理  如何破除痛点、提升国企治理水平?我认为应该在六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优化公司股权结构。只有合理的股权结构,才能使得股东大会“用手投票”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市场竞争类企业可以降低国有股持股比例,不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竞争性行业将其彻底分散,促进股权相互制衡。化解一股独大方面:例如,中小股东联合后能制衡大股东的投票表决权、能选出称职的董事会成员,就是合理的底线。应推进混改,引入员工持股,形成公司命运共同体。从目

7、前而言,上港和上汽员工持股、绿地混改、锦江引入战投、上海仪电引入民企机制等,都取得了很大进展,推动了上海成为国企改革排头兵,在优化国资布局、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优化企业经营机制等方面实现了重要突破。而我本人所在的张江高科,通过打破铁交椅、铁饭碗、铁工资,实施中长期激励,提升了员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其次,消除内部人控制、保证董事会独立性。只有真正独立,才能保证董事会不被大股东或内部人控制,而最大限度地维护股东利益;才能保证做出的决策客观、公平、公正。从国内外的上市公司治理经验

8、来看,独立董事或外部董事在董事会的比例超50%为宜。同时,完善董事的提名和表�Q机制。目前大多数上市公司董事候选人是由董事长与主要股东协商后,以董事会名义向股东大会提出,或者由大股东直接提出候选董事名单。为限制控股股东推荐的董事在董事会的比例过高,应限制大股东的董事会提名人数。  再次,发挥独董功能、强化多方董事内部制衡。独董在上市公司治理中的重要作用毋庸讳言,应建立市场化的独董管理运行机制,在保证其真正独立的同时,强化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要完善提名和产生机制,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