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案(第2课时)

长城教案(第2课时)

ID:26806430

大小:58.41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长城教案(第2课时)_第1页
长城教案(第2课时)_第2页
长城教案(第2课时)_第3页
长城教案(第2课时)_第4页
长城教案(第2课时)_第5页
资源描述:

《长城教案(第2课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17长城(第2课时)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长城这一课,甚至还走进了历史,陪着长城走过了千百个岁月,相信长城一定给你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么现在就请你谈一谈长城给你们的印象。生:像一条长龙,气魄雄伟,是伟大的奇迹。师:是啊,长城是伟大的,它有着雄伟的气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本文的作者如此赞叹长城: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齐读。师:从哪儿看出长城是气魄雄伟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文,快度浏览课文,并用“——”划出有关语句。生:自由默读,圈画。请找出来的同学把句子大声地读一读。师:

2、从哪儿看出长城的气魄雄伟呢?谁来说。生:第一段(读)“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师:读了这个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呢?生:我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师: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生:一万三千多里。师: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来,读出你们的惊叹。谁来读,就读描写长的这一句。生读师:同学们,我们乐清体育馆的跑道一圈有四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在乐清体育馆的跑道跑上32000圈。

3、长吗?来,再读。真是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来,全体男生读。师:请看大屏幕上的这幅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生:弯弯曲曲师: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 生:蜿蜒盘旋师:非常正确!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指名读。师: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师: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

4、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师: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气魄雄伟的?生:从第二段能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城的构造。师:请同学们细细地,自由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画出来(学生自由朗读第二段)生:这一段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瞭望口和城台。师:同学们看,这是一幅长城的近照,这就是高大坚固的长城。谁能看着图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生:指着图片给大家介绍了长城的垛子、射口和瞭望口、

5、城台师:你能从图上找到答案,真会读书!但是你们知道他们的作用吗?生:打仗时用来瞭望和射击用的。城台屯兵(读书真仔细)师:那么怎样做才能减少伤亡呢?生1:我知道了。当敌人还没有进攻时,可以在上面的瞭望口进行清晰地观察,当敌人进攻时,士兵可以躲在城墙后面,在下面小的射口进行还击;驻扎在城台里的士兵可以迅速跑到城墙,从射口有力地射击敌人,最大限度的避免了伤亡,。师:(说的太好了)同学们,长城就是这样用他那高大的身躯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像长城这样巧妙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当你知道这些得时候,你想说点什么?生1:

6、长城太伟大了!生2:我想到了我国的古代劳动人民。他们太了不起了!生3:古代劳动人民真是太聪明了!师: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在此由衷地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师: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销烟已经散尽,但青山依旧在,长城依旧在,为了一睹长城的雄姿,成千上万的人,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他们想到了什么?我们来读一读第三自然段,自己读,读好后,你可以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来,再反复读一读,可以放声地读。出示:

7、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师:指名读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同学们,你们谁知道修筑长城的年代是一个怎样的年代?生:科技非常的不发达,而且那时是古代,得靠人力来把砖和用的东西运到山上去。师:你从课文那句话中知道科技非常不发达?生读:(第三自然段)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生交流。你从那些词语中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一步一步、陡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师:同学们知道两三千斤有多重吗?相当于咱们全班44个同学重量的总和。在当时科技

8、非常落后的时代,要把这些数不清的巨大的条石,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抬上陡峭的山岭,想想看,要流多少汗水;多少鲜血,甚至要牺牲多少生命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吗?(指生读)评:从你的朗读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修筑长城的艰辛和不易。多么辛苦啊!师:尽管困难重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