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民主选举的泰州实践及其完善

基层民主选举的泰州实践及其完善

ID:26821064

大小:57.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29

基层民主选举的泰州实践及其完善_第1页
基层民主选举的泰州实践及其完善_第2页
基层民主选举的泰州实践及其完善_第3页
基层民主选举的泰州实践及其完善_第4页
基层民主选举的泰州实践及其完善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层民主选举的泰州实践及其完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层民主选举的泰州实践及其完善基层民主选举的泰州实践及其完善  江苏现代化步伐之所以走在全国现代化前沿,与始终狠抓党的建设、发展党内民主、大力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息息相关。正如江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所强调的那样: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是江苏各项事业发展的坚强保证。[1]  一、完善基层党内民主选举制度的泰州实践  自2002年以来,江苏对基层党内民主选举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创新实践,并摸索出了公推直选这一全新模式。所谓公推直选,就是由组织推荐、党员自荐、党员群众联名举荐候选人,再由全体党员在党员大会上

2、直接选举党支部领导成员的一种民主选举模式。[2]该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改变以往由党组织单独酝酿提名候选人的做法,而转为采用组织推荐、党员自荐、党员群众联名举荐候选人提名方式,并且允许候选人在选举大会上进行自我介绍和竞选承诺。[2]这对于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极其有效。同时,公推直选也改变了以往多层间接选举的做法,转而采用全体党员直接选举的方式,使得选举人的真实意愿更能够充分地得到表达。  该模式在泰州得到了很好的践行与推广。自2005年起,泰州市在较大范围内推行公推直选。近两年来,尤其是在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召开之

3、后,又积极推行了村委会无候选人差额直选,并进一步扩大了公推直选的范围,包括乡镇长在内的各级领导干部均试行公推直选。截至2010年下半年,全市1500多个村党组织的换届选举全面推行了公推直选。2011年一季度,又在乡镇党委换届选举中,选择11个乡镇开始试行公推直选。此外,2010年还一次性拿出26个副县处级职位进行公推公选,在社会上赢得了极大本文由.L.收集整理的赞誉。[3]  实践证明,与过去单独由党组织酝酿提名候选人的选举相比,公推直选更符合民意,从而为泰州市奋起直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形式性选举

4、是当前基层党内民主  选举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尽管近年来泰州市对基层民主选举不断探索,使得党内选举的民主性、竞争性有所增强,但仍然存在形式性选举这一突出问题。这与党内民主建设的诉求极不相符。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任命制冲击选举制,选举流于形式  实践中,选举往往不同程度地受到任命制的冲击。第一,从现行党代表身份构成看,70%以上是党员领导干部,只有30%不到是一线代表、知识分子、先进人物、少数民族等,难以体现普通党员的真实意愿。[4]第二,换届前夕,上级党委就着手大量调动和任命下级班子成员

5、,待调整到位后才组织换届选举,这种事实上的任命制,必然导致选举流于形式。第三,任期中间,上级党委也常对经选举产生的干部随意调动和交流,从而在事实上否定了选举,改变了选举结果,损害了选举制的权威性。[5]  2.操作规范设计不完善,选举难以落实  选举规范本身设计不科学,是导致选举难以落实的重要因素。第一,直接选举范围小、层次低、推广难度大。除党总支、支部以及极少数乡镇党委实行直接选举外,其余几乎都实行间接选举,这极易导致选举结果失真;即使是直接选举,也因多重因素制约,选举质量不高。此外,将直接选举从基层向地方

6、推广的难度还比较大。第二,差额选举范围小、比例低、容易被规避。各地基层除部分常委实施差额选举外,其他仍为等额选举;差额比例太低,很容易被设立陪选人等招数予以规避,以致差额实为等额。第三,候选人提名、介绍制度存在缺陷,易被暗箱操作。公推直选虽有进步,但关于选举人具体如何提名、如何推荐缺少具体规定;对候选人的介绍过于简单,很少涉及政绩政见、参选初衷、任职承诺等;选举人与候选人之间缺少有效的双向交流沟通,无法避免投票随意性。第四,对拉票行为缺乏具体规范,竞选发展受阻。拉票既是候选人竞争的手段,又是竞争的具体表现,但

7、目前尚未建立相关的行为制度,也缺乏有益的民主技术工具予以支持,基层更是对其一味打压,阻碍了竞选的有序发展。第五,投票相关程序规则不完善,影响选举公正性。目前缺乏计票、监票程序的具体规定,计票、监票人员往往由领导随意指定,为暗箱操作埋下隐患;选举一般直接公布最终人选,并不公开各个候选人的具体得票情况;选举一般采用人工计票方式,费时费力,以致投票结果不能即时公开。随意性、隐蔽性、滞后性均导致选举的公正性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3.监督机制不完善,贿选难以杜绝  当前各种贿选现象之所以难以杜绝,跟监督机制缺失有关。第

8、一,监督制度设计不健全。目前对选举的监督、干部的罢免等环节未有详细规定;尚未明确界定候选人提名、介绍等关键环节的违规行为;组织、纪检部门对同级党委选举不便于实施监督。这些机制的缺位导致选举公正性、权威性难以得到保证。第二,独立的监督机构尚未设立。党代会主席团既是选举机构又是监督机构,难以保证监督的客观公正性。第三,党外监督缺少表达途径。选举中,来自媒体、群众、网络等党外监督缺少有效的表达途径,对各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