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ID:26829342

大小:55.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1-29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_第1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_第2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_第3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_第4页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新课的引入【摘要】通过趣味、符合逻辑性的故事或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关键词】一见钟情;一听入迷;引入课题【Abstract】Storyorgameent,makestudentatacquireessentialofmathematicsknoeantime,intheemotion,attitude,value...etc.allabilitygetdevelop

2、ment.【Keywords】Fallinloveatfirstsight;Beefascinatedwhilelistento;Leadintothetopic生活中“一见钟情”的事例不胜枚举,这“一见钟情”说明了第一印象的强大吸引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阿希的研究:第一印象的作用最强,持续的时间也长,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对于事物整个印象产生的作用更强。人们对于事物的整个印象,一般是以第一印象为中心形成的。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想没想过让学生对你的课“一见钟情”“一听入迷”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作

3、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无疑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可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两种现象:一种是引入不得力。有的从讲评作业开始,有的长期从复习旧课开始。这种引入缺乏生机和活力,不易激起每个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另一种是引入不到位,有的开门见山直接告之新课的课题,有的教师包办代替,简化了引入过程。我想,课题的引入是否成功,应充分考虑以下四个方面:⑴逻辑性:引入是否自然合理,既是前面知识的继续,又是后续知识的开端;⑵新颖性:尽可能做到新鲜奇特,引起学生的兴趣,使他们全身心投入进

4、来,激发学生思维的波澜;⑶目的性:使学生初步了解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形成一个欲罢不能的追求目标。⑷准确性:问题的表述要准确,简明不含糊,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不会感到字面上的困难,而感到自然贴切,同时还要适应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水平。那么,如何上好一堂数学课的引入呢?我认为可以采用这些常用的方法:1.通过趣味、符合逻辑性的故事或游戏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应该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哪怕是一则故事、笑话,它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数学奥妙:如在《立方根》这节课的引入,我先给学生讲个故事:很久很久以前,在古希腊的某个地方发生了多年不遇的

5、干旱,地里的庄稼都干死了,人们找不到水喝,于是大家一起到神庙里去向神祈求降雨,神说:“我之所以不给你们降雨,是因为你们心不诚,给我做的这个正方体祭坛太小,如果你们再做一个比它大一倍的祭坛送给我,我就会给你们降雨。”大家觉得这好办,立即行动起来,于是很快做好了一个棱长是原祭坛棱长二倍的新祭坛献给了神灵,可是神越发地恼怒了,他说:“这个祭坛的体积根本就不是原来体积的两倍。我要进一步惩罚你们!”大家呆在那里没办法。故事讲完后,我问:要做一个体积是原来体积的二倍的新祭坛,它的边长应是原来的多少倍?你能用以前的知识解决吗?如果

6、不能,请学习本节内容——立方根。用趣味游戏引入如: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序言的引入教师可让学生参与游戏:请同学们想好一个数,然后先乘以6,再加上9,然后除以3,最后再减去你想的数的2倍,算好后,看看老师能否猜出每个同学的结果是多少?(答案不论学生想的数是什么,结果都等于3)。初一学生对数学是比较喜欢的,但具有不稳定性,刚开始学习时,出于好奇,兴趣较浓,在上第一课时,学生们一般都抱着一睹“庐山真面目”的心理,期待着能够得到心理的满足,得到上课的乐趣。所以老师一定不能让学生失望,一定要让他们喜

7、欢你,喜欢你的课。通过以上的游戏,学生们兴趣来了,感觉老师真神,数学真有趣。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热情,为进一步学好数学奠定基础。2.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引入,让学生从“做”中“学”数学,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比如:在讲三角内角和为180°时,教师有目的性地让每个学生提前准备好三角形纸片,上课时让学生分别测量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并计算出内角之和,进行比较,尽管每个学生所做的三角形形状各不相同,但是测量的三个内角之和都是180°,然后让学生将三角形的其中两个内角剪下来,和

8、第三个角拼在一起,发现它们组成一个平角,从而总结出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使学生享受到发现的快乐,并且还总结出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的辅助线做法,这个实验要求所有的学生都动手来实践,这就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这样学生的思想也不容易开小差了!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课堂上来了!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