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审美能力

高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审美能力

ID:26882551

大小:51.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高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审美能力_第1页
高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审美能力_第2页
高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审美能力_第3页
高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审美能力_第4页
高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审美能力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审美能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高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审美能力高职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审美能力 摘要:目前,高职高师大学生文本本位意识和文本细读能力缺失,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存在着与大学生文本审美能力培养相脱节的问题。文本审美始终无法得到有效的重视与实践。只有通过改进教学方法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文本审美的主体意识和能力素养,才能弥合现当代文学教学在实际效果与应该效果间存在的差距。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文学;文本审美;实际效果    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文学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健康的心灵情感。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

2、出现这样的窘境:学生普遍缺乏对文学文本的解读能力,和文本始终无法进行审美层面的沟通与交流,文学审美心灵和情感始终无法得到开启和深化。学生大多津津乐道于一些具体的文学史细节、常识和故事,热衷于外部文本的社会性、时代性因素,而完全忽略了对内部文本文学性的审美实践,将审美这一课程教学的主体推向幕后,降低了自身对于文学审美的需求。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时,必须首先借助于对外部文本的前理解,这种前理解固然完善了对作家和文本真相的解读,却弱化了学生独立鉴赏分析文本的审美积极性。学生在面对陌生文本时十分茫然,不知如何走进文本内部

3、,这种对于外部文本的强烈依赖性势必损害大学生文学审美能力的提高。如何理清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大学生文学审美能力培养之间两极悖离症候的发生呢?下面,笔者拟从思维意识与操作方法两个层面作一些具体探讨。  从思维意识层面来说,忽视文学文本的中心地位,忽略文学审美心灵的启蒙。这种文本本位意识的缺失是互见的,同时依存于教学主体和客体身上。  就教师而言,不少教师在讲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课程时,往往花费很多的力气和时间去讲述作家的生存环境及作品生成的时代精神、作品的思想意义,对于作品的精神实质和艺术特征则说得太少。

4、这种颇具故事性的讲述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但是学生内心深处的审美自觉和审美感悟无法被唤醒,类似修辞的运用成为研究界的一种时尚,隶属于文学文本审美范畴内的主题、形式、叙事、隐喻、表现等等修辞则越来越被疏远,这种文学研究被空洞化的现象值得警惕。作为教学者与研究者身份于一体的现当代文学专业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时,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种轻审美、重文化的思潮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现当代文学教学亦陷入了空洞化的困境。  就学生而言,中学文学审美教育本来就存在一些缺失,加上现在特殊时代精神的影响,已经把学生与

5、文本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学生对于文学审美变得越来越陌生。作为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往往会把这种经验带入中学语文教学的课堂。所以会经常听到一.L.些招聘学校的抱怨,如某次试讲时应聘学生讲《故乡》,都一节课了还没有进入正题,她把时间都花在对鲁迅及鲁学的介绍上了。纵横捭阖,侃侃而谈,看似知识渊博,实则背离了文学作品教学的精神实质,是一种空谈。中学与大学文学教育如此的恶性循环,所造成的审美缺失可想而知。  从操作方法层面来说,文本细读能力极度缺乏。细读文本是进入文本内部世界和人物心灵的重要途径,细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

6、了主体审美水平的高低。由于在高职师范教学中存在着轻文本的倾向,细读作为一种审美方法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重视,作为一种能力一直没有得到很好地培养。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更重视细读方法的引导,这样一来即使在教师缺席的情况下,学生也依然能够理性介入文本,作出有效地分析与解读。那么,当下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该如何去努力改进,以实现现当代文学教学实际效果与应该效果之间的重合呢?  首先,改进教学方法。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课时毕竟有限。在目前课时设置中想完成对20世纪中国文学的讲授,会显得比较仓促。通过专题课,也许能够在一定程度上

7、弥补这一缺陷。但纯粹时间上的增加,并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这就促使我们在教学方法的改进上下工夫,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里,笔者试着提出两种文本审美方法:四步阅读法和细读引导法。  在培养学生文本审美方面可以四步走:直观感受细读文本知人论世名理分析。四步阅读法侧重于文本审美过程的引导,而细读法则着眼于文本审美的技巧范畴。如何在课堂讲授中给学生养成细读的良好习惯,是文学教育教学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考虑到教学的实际特点,还是应该侧重一下细读技巧的培养。教师应该打破主题思想+艺术特色的笼统概述,

8、具体细致地引导学生如何介入文本,譬如主题多义性、结构、节奏、声音、作者与叙述人、悖论等等审美关键词都是介入文本的重要提示。这种关键词引导法对于缺乏相关叙事学理论基础的学生而言,至关重要。因为反复困扰他们的就是,面对陌生文本,到底选择怎样的切入口。  当然,方法不是一元的,我们还可以尝试其他能够提高学生文本审美能力的教学方法。笔者在进行作品选课程教学时,就某些文本譬如《阿Q正传》《百合花》《铁木前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