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居住区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

da居住区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

ID:26884910

大小:7.66 MB

页数:45页

时间:2018-11-29

da居住区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_第1页
da居住区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_第2页
da居住区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_第3页
da居住区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_第4页
da居住区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da居住区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六章居住区道路系统及停车设施规划设计------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王保民第一节居住区道路分级及基本要求一、居住区道路的分级居住区道路分为居住区级道路、小区级道路、组团道路、宅间小路四级。对于一些特殊地段,考虑结构组织、交通需求、环境及景观布置,可适当增减,如增加商业步行街、滨水景观休闲步道等。1、居住区级道路居住区道路不仅要满足进出居住区的人行和车行交通需要,还要保证各种基础设施(如市政管线、照明灯柱)和绿化的合理布置。2.小区级道路具有沟通小区内外关系、划分居住组团的功能。主要通行私人小轿车、内

2、部管理机动车、非机动车与人行交通,不允许引进公共电、汽车交通,同时需要保证紧急情况下消防、救护车辆的通行。3.组团道路主要用于沟通组团的内外联系,是居住小区的支路,也是居住组团的主路。主要通行内部管理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同时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敷设要求。4.宅间小路是进出住宅及庭院空间的道路,主要通行自行车及人流,但要满足清理垃圾、救护、消防和搬运家具等需要。第二节居住区道路的技术构成居住区道路的技术构成包括道路的网络形式、宽度与线形、绿化的布置等。一、道路网络居住区道路结构有规则式、自由式、混

3、合式等。规则式格网状、环状(半环状)、放射状、风车状等,多用在地形较平坦的居住区。自由式道路网络的形式多种多样,根据地形条件、建筑现状、规划结构等确定,一般用在地形复杂的山地居住区。混合式道路网络则是多种形式的组合,可以是格网状道路与自由式道路的组合,也可以是环形道路与其他形式(如尽端式)道路的组合,一般用在地形较复杂的山地居住区。二、道路横断面组成及宽度居住区道路由车行道(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两大部分组成。机动车道宽度在3.00---4.00m之间,非机动车道的宽度为1m,人行步道宽度一

4、般为0.75---1.00,绿化占道路总宽度的比例一般为15%~30%。为保证排水要求,道路横向一般有1%---2%的排水坡度。居住区级道路的最小红线宽度一般不宜小于20m,必要时可增宽至30m。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在一般情况下采用混行方式,车行道宽度不应小于9m。小区级道路的宽度,应保证小轿车、非机动车、行人及小区内市政管线的敷设要求。非采暖区六种基本管线(给水、雨水、污水、电力、电信、燃气),建筑控制线间距的最小限值为10m;在采暖区,由于暖气沟埋设要求,建筑控制线的最小宽度为l4m。小区级道路

5、的车道宽度,要满足两辆机动车错车的要求,一般情况下为6-9m。组团级道路一般人车混行,路面宽度为3-5m。为满足地下管线的埋设要求,其两侧建筑控制线宽度非采暖区不小于8m,采暖区则不小于14m.宅间小路的宽度,考虑机动车辆低速缓行的最小通行宽度要求,以及行人步行的舒适性,一般为2.5-3m.为不影响建筑、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并保证行人及车辆的安全,有利于安排地上、地下管线、地面绿化和各种使用设备,并丰富街道的立面与景观,对邻街的建、构筑物,应适当后退红线,与道路保持一定的间距(表6-2--1)。在具体

6、规划中,在保证最小间距的前提下,可视用地条件情况,适当考虑主体建筑的空间比例尺度,以取得更好的空间环境效果.三、道路线型道路线形主要指居住区内车行道路的形状,包括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并受用地条件、地形地貌、居住区功能与结构的影响。道路线形(包括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由直线、曲线组合而成。曲线长度和直线长度均不能太短,以利于车辆顺利通过。对线形起控制作用的部位有居住区的车行出人口、道路交叉点、转弯点、尽端车场的位置等。1.平面线形在道路转折处,居住区出入口及居住区内交叉口等地,为保证具有一定速度的车

7、辆安全、平稳的通过,必须用曲线连接。这种曲线一般采用圆曲线。连接折线的圆曲线半径就是道路的转弯半径。连接道路交叉口的曲线叫缘石半径。转弯半径及缘石半径的大小,由通行车辆的种类、速度等确定。居住区内尽端道路的长度不宜大于120m;同时为方便车辆进退、转弯或调头,应在道路的末端设置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小于12mX12m。回车场的形状与尺度根据使用车型和用地条件决定(图)。2.道路坡度坡度为道路单位长度上升或下降的高度,用%表示。为确保居住区内的行车安全与舒适,道路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为保证排水需

8、要,道路的最小纵坡一般不低于0.3%~0.5%。道路的最大纵坡,考虑非机动车通行时不超过2.5%~3.5%,一般情况下不超过8%~9%,并符合表6-2-4的规定。四、道路绿化道路绿化具有为行人遮阴、保护路基、美化街景、防尘隔音等功能,其布置方式有“树池式”和“带式”两种。树池式通常用于人行道较窄或行人较多的街道上,种植的行道树可布置在人行道中部或边缘,但不得影响车辆、行人通行及路侧建筑的使用,树池形状有方形和圆形。“带式”则是在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留出一条绿化带,可种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