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

马铃薯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

ID:26888534

大小:82.62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1-29

马铃薯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_第1页
马铃薯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_第2页
马铃薯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_第3页
马铃薯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_第4页
马铃薯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_第5页
资源描述:

《马铃薯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马铃薯主要病害综合防控技术摘要:马铃薯是临夏回族自治州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由于生产技术落后、自然条件恶劣、再加上病害侵染及种薯退化严重等因素,一定程度制约了这一产业走向规模化和产业化。只有充分了解当地的生态条件,科学掌握马铃薯的生长规律、合理控制病害,才可以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关键词:细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防治技术中图分类号:S435.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997(2012)21-0025-02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高产作物之一,在北方高寒地区的粮食作物中占重要的地位。近几年来,临夏州种植面积

2、逐年扩大,又由于马铃薯含有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和足够的能量,其生命期短、产量高、增产潜力大且耐储藏,市场前景越来越广阔。但马铃薯生长期间易受各种病害及虫害的侵害,笔者就马铃薯的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做一阐述。1马铃薯细菌性病害1.1环腐病1.1.1主要症状是一种为害输导组织的细菌性病害,病害发生时主要引起植株地上部分发生萎蔫和地下部块茎维管束发生环状坏死,挤压维管束有乳黄菌脓流出,地下匍匐茎切开后也可见到维管束感病变色。1.1.2侵染循环主要在发病较轻的病薯内越冬,并进行远距离传播。带病种薯是引起发病的初侵染来源,刀口和伤

3、口引起初侵染和再侵染,根和种子多不带病。土壤、虫、水、粪肥并不是重要的传播途径。1.2软腐病1.2.1主要症状主要为害叶、茎及块茎。叶染病时近地面老叶先发病,病部呈不规则暗褐色病斑,湿度大时腐烂。茎部染病多始于伤口,再向茎干蔓延,后茎内髓组织腐烂,具恶臭,病茎上部枝叶萎蔫下垂,叶变黄。块茎染病多由皮层伤口引起,初呈水浸状,后薯块组织软腐,发出恶臭。1.3细菌性病害防治方法1.3.1选用无病种薯种薯带病是引起细菌性病害的主要途径,在选用种薯时应做到切刀消毒、药剂浸种、选用抗病品种和无病健薯,尽量采用整薯播种。1.3.2正确

4、使用农药喷洒50%百菌通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2%绿乳铜乳油6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1.3.3加强田间管理高畦深沟,配方施肥,实行浅灌。清除杂草,及时培土,拔出病株,避免偏施、过施氮肥,防止发生徒长,合理增施磷钾肥。2马铃薯真菌性病害2.1晚疫病2.1.1主要症状最显著的部位在叶部、地上茎,块茎也可发病。发病多发生于马铃薯现蕾以后,病害首先发生于植株的地下部和中部叶片,逐渐向上发展。发病时一般是在叶片尖端或边缘处产生褐色的半圆形病斑,病斑边缘不明显,当天气潮湿时,叶背病

5、斑边缘有一层白霉层,病薯一般呈干腐状,有二次侵染时,常呈软腐溃烂状。2.1.2侵染循环病菌为严格的寄生菌,通常只在活的植株和块茎上生活。初侵染来源主要是带病的种薯。孢子囊随雨水进入土壤,通过伤口、皮孔或芽眼侵入块茎。雨水和湿度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易感病时期主要在现蕾开花以后。马铃薯品种间对晚疫病的抗性差异显著。一般匍匐型和叶平滑的品种较易感病,植株直立,叶片有茸毛的品种抗性较强。2.2早疫病2.2.1主要症状马铃薯早疫病又叫轮纹病、干枯病。发生较晚疫病早,叶片上产生近圆形深褐色病斑,边缘界限明显,周围有很窄的黄晕,病斑内有

6、黑色的同心轮纹,块茎感病较少,产生圆形和不规则褐斑,稍下陷,皮内变褐、干腐,下面有一层木栓化组织。2.2.2侵染循环发生较晚疫病早,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8〜30°C。高温高湿利于发病,以菌丝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块茎也可带菌。分生孢子借风传播进行再侵染。2.3真菌性病害的主要防治措施2.3.1选用高抗品种陇薯3号、5号、6号、庄薯3号等选用无毒种薯,并努力做到留选无病种薯、晒种入窖前再次选种、第二年出窖时,再挑选,剔除病薯、播前晒种4〜5d和一刀一消毒。2.3.2化学防治及时消灭中心病株,喷药保护,特别是在7月

7、下旬与8月上旬应提早喷药防治,在离发病株中心30〜50m范围内,喷洒杜邦克露750倍、百菌清500〜10000倍或65%的代森锌600〜800倍。每隔7〜10d喷一次,共喷3〜5次。如阴雨多露,应加喷2〜3次。3马铃薯病毒性病害3.1轻型花叶病毒病由马铃薯X病毒单独侵染引起,病株发育较正常,仅叶片表现浓淡相间的轻型花叶状。气温过高或过低均易发生隐症现象。此病发生普遍,但对产量影响较小。3.2条斑花叶病由马铃薯Y病毒单独侵染引起,初期叶片呈斑驳花叶或有枯斑,后期下部叶片干枯呈垂叶坏死状。病株叶脉及茎均有黑褐色坏死条斑并发脆

8、。3.3皱缩花叶病毒病由X病毒和Y病毒复合侵染所致。病叶呈皱缩花叶状,小叶尖向下弯曲,叶脉、叶柄和茎上都有黑褐色坏死条斑,整个植株呈绣球状,明显矮化。感病严重时落蕾或不开花,早期枯死,造成的损失较大,是我国最重要的病毒病。3.4卷叶病由马铃薯卷叶病毒引起。病株叶片边缘主脉中心向上卷曲,严重时卷成筒状,病叶质脆易折,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