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的误解误用义与汉语词汇教学

词语的误解误用义与汉语词汇教学

ID:26933500

大小:67.0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11-30

词语的误解误用义与汉语词汇教学_第1页
词语的误解误用义与汉语词汇教学_第2页
词语的误解误用义与汉语词汇教学_第3页
词语的误解误用义与汉语词汇教学_第4页
词语的误解误用义与汉语词汇教学_第5页
资源描述:

《词语的误解误用义与汉语词汇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词语的误解误用义与汉语词汇教学词语的误解误用义与汉语词汇教学引发词义引申演变的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词义感染、词义渗透、相因生义、组合同化、类同引申等。这些转变主要基于词汇的组合与聚合关系,是语言内部力量引起的。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源于语言外部的力量也会促发词义的转变,那就是误解误用。误解是语言使用者在看到或听到一个词语时对它的意义作了错误的理解,误用则是语言使用者将词语以错误的意义用在语段中进行交际。久而久之,有些错误的意义会固定下来,被一个语言团体接受。由误解误用引起的语义演变,在汉语史上

2、并不罕见,但在汉语词汇教学中,究竟是将它视为正常的演变还是错误的用法,是接受还是纠正,学者们却没有一致的意见和处理办法。本文将讨论汉语史上误解误用义的常见类型和产生原因,证明误解误用义亦为正常的语义演变结果,在教学中应持着习性原则为主,理性原则为辅的态度,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一、误解误用的类型  汉语史上,有不少词都因为各种原因的误解误用,产生了新的意义。误解误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望文生义  望文生义指语言使用者不了解词语的准确涵义,根据字面推理出错误的意义。如:  【危言】来源于《

3、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何晏注:危,厉也。邦有道,可以厉言行也。该词本义为正直、严厉的言论,如:  初,躬待诏,数危言高论,自恐遭害,著绝命辞曰(《汉书息夫躬传》)  服除,为右司郎中,危言直己,以致其诚。([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卷九《唐故兵部郎中杨君墓碣》)  这个意义的危言,常与深论、正谏、切议等词连用,指大臣直言进谏谤议,是褒义词。然而危的正直、严厉义不如危险义通行,如果不习典源,危言被理解为危险的言论便不足为奇。这个意义在唐宋时期便已偶尔出现,近代以来则成了危言的主

4、要意义。如:  今天下僧道,不耕而食,不织而衣,广作危言险语,以惑愚者。(《旧唐书彭偃传》)  诸奸又日以危言恫喝,闻者惴惴。(《明史林公黼传》)  危言与险语、恫喝连言,绝非赞美之辞。现代汉语中,危言常与耸听连用,义为耸人听闻的言论,为贬义词,完全排挤了本义。现代汉语中这个词的意义,可通过组成它的两个语素的意义推知,是望文生义的结果,而不是《论语》中危言的意义引申。  【漏网】来源于《史记酷吏列传》:汉兴,破觚而为圜,斫雕而为朴,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网漏于吞舟之鱼与破觚

5、为圜、斫雕为朴一样,比喻法制宽松质朴、与民休息。在原文语境中,网漏明显为褒义,由此改造而成的漏网一词,义为法律宽疏,早期也是褒义的。如:  次石头之双岸,究孙氏之初基。幸汉庶之漏网,恁江介以抗维。(《宋书谢灵运传》)  兴念下车,无忘待旦,有齐礼导德,致之仁寿,弘漏网之宽,申在宥之泽。(《艺文类聚》卷五〇谢朓《为录公拜扬州恩教》)  然而自中古时代起,漏网隐含的赞美意义就逐渐减少,转而指有疏漏的法律条文,或负有罪恶而侥幸逃脱。如:  六臣犯其弱纲,七子冲其漏本文由论文联盟.L.cOm收集整理网,皇祖

6、夷于黔徒,西京病于东帝。(《文选》卷五四陆机《五等诸侯论》)  永明继运,垂心治术,杖威善断,犹多漏网,长吏犯法,封刃行诛。(《南齐书良政传》)  以上二例不再着眼于法律宽松、益于民生的一面,而注重其过于宽松导致漏洞的一面,从褒义转向了贬义。现代汉语中,漏网亦多指逃脱法律制裁,习用的成语漏网之鱼则用来比喻逃脱法律制裁的人。同样是网和鱼构成的隐喻,从与民休息义到逃脱应有惩罚义,这种变化,也是望文生义的结果。  (二)沿袭前人错误训释  有的误解误用,并非普通语言使用者造成的,而是承袭前代学者的训诂错误

7、而来。如:  【予取予求】来源于《左传僖公七年》:唯我知女,女专利而不厌,予取予求,不女疵瑕也。杜预注:从我取,从我求,我不以女为罪衅。杜预注影响深远,故而后来者根据杜预的解释,将予取予求理解为从我取、从我求,即贪得无厌、任意索取之义。如:  计岁之赢,则储之以待族姻之不足者。予取予求不少厌,宁衣澣濯无所择。([宋]汪藻《浮溪集》卷二八《令人施氏墓志铭》)  方其索香港之赇,要白门之抚,偪天津之溃,怙海淀之骄,予取予求,输银输地。([清]夏燮《<中西纪事>后序》)  现代汉语中用例更多。

8、如:  史部的书办十九是吃人不吐骨头的积年滑吏,一旦拿住了短处,予取予求勒索够了,怕还是要办他个假冒职官的罪名,落个充军的下场。(高阳《红顶商人胡雪岩》第五章)  善良有时的确不堪一击,因为它往往是从某个自私的起点出发,且带有某种程度的局限,并不能予取予求。(《国际金融报》2012年7月31日《雷闯的饭局)》  裘锡圭先生提出:把予取予求理解为从我取,从我求,跟古汉语一般句法不合。应该解释为我只取我所要求的。[1]这个观点现已被普遍接受。可见杜预对该词的理解恰恰与其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