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倒经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倒经

ID:26938077

大小:61.54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30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倒经_第1页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倒经_第2页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倒经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倒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倒经范学宇1王翠霞2(1辽宁中医药大学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110032)【摘要】倒经是指每逢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咳血或衄血者,并伴随月经周期作止,乂称“经行吐衄”、“逆经”,常伴发月经过少或闭经。木病相当于丙医学“代偿性月经”。倒经是妇科常见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作者跟师过程中曾数次遇到上述病例,现结合临床体会,对其辨证施治略抒己见。【关键词】倒经中医辨证论治【中图分类号】R2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3)01-0331-01每值经前或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或衄血者,称“倒经”,乂称“经行吐衄”、“逆

2、经”。其发病机理主要为火热上炎,值月经期冲脉气盛上逆,损伤阳络而发生吐血、衄血。经血上行由口鼻而出,必致下注冲任者少,甚或全无,故经行吐衄时,月经量减少,甚或无月经[2]。《医学衷中参丙录》云:“冲为血海,居少腹之两旁。其脉上隶阳明,下连少阴。少阴肾虚,其气化不能闭藏以收摄冲气,则冲气易于上干。阳明胃虚,其气化不能下行以镇安冲气,则冲气亦易于上干。冲中之气既上干,冲中之血自随之上逆,此倒经所由来也[4]。”木病相当于丙医学的代偿性月经。因其临床症状特点,故病例也可散见于五官科、消化内科及呼吸科。1.病因病机《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木病的发生往往由于肝郁

3、气滞,郁而化火,气逆火炎;或阴虚内热,灼伤血分。“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5]。”素性抑郁,忿怒伤肝,肝郁化火,经期冲脉气盛,气火上逆,肝脉人颃,气火循经上犯,损伤阳络,发为经行吐衄。若素体阴虚,或大病久病,耗损精血,阴虚内热,或忧思不解,积念在心,心火偏亢,经期冲脉气盛,气火上逆,灼肺伤津,损伤肺络,发为经行吐衄。1.辨证论治本病有虚证与实证之不同,治疗吋应本着“热者清之”、“逆者平之”的原则,以清降逆火、引血下行为大法,或滋阴降火,或清泄肝火。①、阴虚肺燥型,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少,色鲜红,头晕耳鸣,手足心热,潮热干咳,咽干口渴,月经量少,或无月经,颧赤唇红,舌红

4、或绛,苔花剥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润肺,降火止血,方用:顺经汤(《傅青主女科》)加知母、麦冬、旱莲草。②、肝经郁火型,表现为:经前或经期吐血、衄血,量较多,色深红,头晕0眩,烦躁易怒,两胁胀痛,U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经量减少,甚或无月经,舌红,苔黄,脉弦数。治宜疏肝泻火,降逆止血,方用丹栀逍遥散加牛膝、代赭石、黑芥穗。2.典型案例患者张明月,女,31岁,2012年5月初诊,以“经前咳血半年”为主诉就诊,该患平素月经规律,15岁,5/30日型,末次月经2012年4月8日,孕2产1人工流产1,工具避孕。2011年末因避孕失败行人工流产术,术后月经如期复潮,经前3天开始,无诱因咳嗽

5、并伴有出血,咳血量少,色鲜红,无痰,于外院就诊,査胸片及肺CT均未见异常。咳血每于经前2-3天发作,经量逐渐减少,遂就诊于我院,病人伴见U干欲饮、头昏心烦,手足心热,查舌质红少苔,脉细数,吾师辨证其属肺阴虚肺燥型倒经。阴虚火旺,上灼肺络,故而咳血,吾师用滋阴清热,降逆止血之法进行治疗。方药用:知母、麦冬、旱莲草、当归、熟地、沙参、白芍、茯苓、黑芥穗、丹皮、牛膝、制大黄治疗,6剂水煎服,早晚分服。半月后复诊,自诉服2剂后咳血已止,U干好转,月经量未见明显改善。继以上方10剂水煎服,嘱其下次月经来潮复诊。6月初患者三诊,月经已来潮,诸症皆效,经量稍增,经前未咳血。嘱患者继续服药,每月于经前

6、5日幵始服用,连续治疗3个月。半年后随访,患者月经量恢复正常,未见咳血症状反复。此属肺燥阴虚证,患者素体阴虚,心火偏亢,经期冲脉气盛,冲气挟心火上逆,灼肺伤津,损伤肺络,以致经前期咳血,量少,色鲜红;阴虚精血耗伤,髓海失养,故头晕;阴虚内热,故手足心热;虚热灼肺伤津,肃降失职,故咽干口渴;阴虚精血亏少,冲任空虚,故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也为阴虚肺燥之征。方中沙参、麦冬养阴润肺;熟地、白芍、当归养血调经;知母、丹皮、旱莲草、黑芥穗滋阴降火,凉血止血;茯苓健脾益肺。全方使阴液足而虚火清,肺燥除则咳血自止。总结:本病属中医妇科“月经病”范畴,总属于月经前后诸症,主要特征为每逢经行前后或

7、正值经期,出现有规律的吐血、咳血或衄血,并伴随月经周期作止,中医妇科强调本病病机特点为冲脉上逆,损伤阳络。由于本病吐血、衄血为经血倒逆,故治疗不能循常理,切勿见血止血,应以清热降逆为主,慎用止血之品,不要出血就止血,以清降顺气为主,使血能宁静,下达胞宫。临床治疗应分清病位,在肺者当滋阴润肺,降火止血,在肝者宜疏肝清火,降逆止血。用药方面,当急则治其标,可予纱布条涂白及粉或者血余炭填塞鼻腔,以期迅速止血;无论何种证型均应加牛膝以引血下行。临床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